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民晚报APP】建筑之外,邬达克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情感?纪录片《邬达克》今晚首播

来源:新民晚报APP   时间:2024-10-21  浏览:

纪录片《邬达克》(中文版)将于今晚23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首播。该片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并出品,为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项目。首播时间为2024年10月21-25日,每天播出一集。

该片以斯裔匈籍旅沪建筑师邬达克的人生故事为切入点,重构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缝隙里,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人们在中国上海,跨越鸿沟、实现共赢、创造经典,表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一永恒主题。过去三年多,摄制组克服重重困难,横跨亚欧美大陆,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历史发现和拓展。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斯洛伐克两国建交75周年,纪录片《邬达克》通过跨越时空的人文互动,见证了历久弥新的传统友谊。

原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任启亮是该片总顾问之一,他认为:“纪录片《邬达克》并未仅仅局限于邬达克个人生平的堆砌,而是巧妙地跳出了人物本身的框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中。通过邬达克在上海的建筑作品,我们看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国际交流的脉动。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砖石堆砌的杰作,更是民间外交的生动见证,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相互理解、尊重与合作的可能性。这种叙述方式不仅让邬达克的故事更加立体、饱满,也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了关于文化包容性、国际友谊和社会责任感的深刻启示。邬达克的故事,因此超越了个人层面,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东方与西方的桥梁。”该片总顾问、著名纪录片人朱贤亮则说:“如果说,邬达克用建筑为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难忘的印记和独特的精彩的话,那么,纪录片《邬达克》则用影像为电视观众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精彩。”

同样作为该片总顾问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纪录片专家张雅欣认为:“《邬达克》是一部有温度、有质感、充满了感染力的纪录片佳作。作品聚焦于那位被历史尘封了 122年的欧洲建筑师邬达克先生与上海的一段难舍难分的传奇经历,以个人传记牵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该片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文献价值,会令相关学科的学者一饱眼福。”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著名评论家尚辉也是该片总顾问,在看完纪录片后评价说:“在上海万国建筑群里,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和武康大楼等这些地标性的建筑,都是人们记忆深刻的上海繁华印记,但人们并不知晓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五集纪录片《邬达克》第一次以影像考古的方式,揭开了已消隐在历史之中的建筑师身影,还原了一个完整的邬达克形象。”

纪录片《邬达克》的成功拍摄,得益于几代中外学者在上海近代建筑历史和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积累,尤其得益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代代传承,数十年在上海近代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的深耕。该片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听说纪录片中文版即将播出的消息后,特意写下这样一段话:“十年凝炼成就的五集纪录片《邬达克》是上海近代建筑和建筑师的缩影,是一部建筑艺术与建筑历史的精品教科书,带领我们提高建筑审美的意识,启迪我们探索广阔的建筑领域。”

学术顾问伍江教授曾任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在英文版9月于CGTN纪录频道首播时,就向主创团队表达“看完每一集都很感动”,此次中文版播出前更是深情寄语,“纪录片《邬达克》摄制组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集团)陈庆导演的主持下,历时十年,以5集150分钟的纪录片巨作,将这个百年前的传奇故事搬上荧幕,让邬达克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这个传奇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建筑学的魔力,让我们看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碰撞而产生的巨大创造力。”

同济大学教授,该片学术顾问华霞虹几乎全程参与纪录片《邬达克》的创作,她则认为:“看到片中选择用匈牙利民歌《春风击水》的录制过程来收尾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很多人都流泪了。因为那些单纯而明亮的歌词,美好的童声,唱着听不懂的语言,却依然直击人心。世界自自然然连接在一起,很简单,很美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纪录片《邬达克》是超越邬达克,超越建筑的”。

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链接:https://wap.xinmin.cn/content/32760205.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