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解放日报】“AI4S:科学研究新范式”—— 第十四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在沪举行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24-06-28  浏览:

6月22日,由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留学人员联合会)、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共同主办,复旦大学协办的第十四届“中华学人与21世纪上海发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以“AI4S(即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新范式”为主题,紧贴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需求,为科研范式变革和科技创新发展凝聚更大共识,汇集更多智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长李林主持开幕式。他强调,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处于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发展集中爆发,并最终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阶段。未来5—10年需要在模型可解释性、泛化性能、推断效率、知识融合、具身智能、自主学习和规划决策等方面提升能力,加快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工程应用。

关注AI4S的八大关键方向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志强总结出AI4S的八大关键方向:一是数据管理,人工智能帮助有效管理、分析和共享大量的科学数据。二是研究加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常规任务来加速研究进程,从而让科学家们能够专注于更复杂的问题。三是建模和模拟,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个领域创建更准确的模型和模拟。四是伦理和偏见,人工智能整合科学中会引发关于AI算法偏见的伦理问题,尤其是在如医学研究等敏感领域。五是AI的可解释性,确保科学家能理解信任AI决策至关重要,特别是当这些决策可能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六是资金和资源,AI驱动的研究计划分配资源问题,包括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培训。七是增强合作,人工智能可以增强跨学科的合作,促进新型科学创新。八是发表传播和同行评审,人工智能可以改变出版过程和同行评审,可能提高效率和客观性。

上海部分大学“AI4S:科学研究新范式”——同济大学

近年来,同济大学以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传统学科转型升级。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同济大学师生正持续创新探索,为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交叉融合、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系列“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在各个领域接连诞生。吴志强院士团队打造的“福元宇宙”数字交互之夜,点亮了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形成了“现场实景+虚拟影像”的创新演绎模式;朱合华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国际上第一个开源的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实现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数据的采集、处理、表达、分析和服务一体化集成管理,成果成功应用于世界第一埋深公路隧道——四川峨汉高速大峡谷隧道。

此外,同济大学打造高校内容生态人工智能全系产品及服务:ChatTJ,中文名为“同济小优”,标志着对话式语言模型技术在高校招生领域内容生态场景的独家着陆。

链接: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4-06-27&id=374484&page=06/07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