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将国家奖学金全部捐出后,这位即将毕业的同济学子又有了新选择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4-06-24  浏览:

七年前,还是一名高三学子的吴鸣涛作为同济大学湖州二中“苗圃计划”的学员之一,向从上海来的同济老师们介绍和演示团队的创新升旗装置项目,严谨的逻辑思维、细致的数据调研,获得在场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七年后,吴鸣涛作为同济大学的学子再次回到母校湖州市第二中学,把刚获得的国家奖学金2万元全数捐给了母校,设立了湖州市第二中学“苗圃奖学金”。吴鸣涛说,这是他的一点小心意,希望以微薄的力量鼓励参与“苗圃计划”的学弟学妹们,敢于创新、勇于追梦,努力考入心仪的大学。

再过几天,即将毕业。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吴鸣涛选择成为一名上海市选调生,从学生到成为人民的公仆,他很开心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为何取名为“苗圃奖学金”

读高中时,吴鸣涛和同学们在校园里就经常能听到来自同济大学教授们的讲座,深入浅出的科普语言,让在场的高中生们对探索科学十分感兴趣。经过高中班主任介绍,原来这是同济大学在湖州市第二中学设立的“苗圃计划”。

苗圃计划是同济大学探索大中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色举措。2011年,同济大学开始探索实施苗圃计划,致力于为中学生搭建培养兴趣、发现自我的平台,让中学生了解大学文化、大学学科专业,走进大学校园,走近大学教授。十余年来,学校苗圃计划不断改革升级,2019年发布“苗圃计划2.0”,2024年计划进一步升级至“苗圃计划3.0”。

吴鸣涛回忆道,“到现在我都还有深刻的印象,我们学院的杨东援、赵鸿铎、石小法等教授在我的高中举办过很多次讲座,正是这样一次次和大学教授零距离的接触,不断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帮助我们树立了科学的思维,引导我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马上组队,报名加入了‘苗圃计划'。”

在同济大学老师们的启蒙和高中物理老师的支持下,吴鸣涛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开展对升旗杆的改造和创新探究,通过一次次摸索和实验,他们发现了许多物理知识的奥秘,并研发出新型升旗装置,他们的小组项目顺利结业。吴鸣涛感慨:“从那时起,想要报考同济大学的心更强烈!”

正是在参与“苗圃计划”中激发出的坚持、热忱和信心,吴鸣涛在高中学习中付出加倍的努力,最终他圆梦同济,完成了对自己的诺言。这样一段特别的缘分让吴鸣涛将奖学金取名为湖州二中“苗圃奖学金”,让有限的奖学金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前不久,在捐赠仪式上吴鸣涛为三位获得“苗圃奖学金”的湖州二中的高三学子颁发证书,传承的接力棒已经开始。


规划清晰,自制力强

同济七年,吴鸣涛有很多身份。曾担任同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本科生支部副书记、学校青马工程“殷夫班”成员、学院足球队队长、学校国旗班成员、研究生班班长……从“苗圃”来的嫩芽,在同济成长为大树。

“他有自己清晰的规划和想法,自制力很强,在学业和校园生活中能很好地做到均衡发展。”学院辅导员陆昱蓉老师称赞道。

扎实的科研学习,也让他在专业学习上收获满满。他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第四届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二等奖、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等,并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和荣誉。

同时,在导师和课题组的指导帮助下,吴鸣涛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水灵感”系统,在国内外10余个机场和高速公路实现落地应用。

在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吴鸣涛将党建工作和交通专业相结合,牵头组织开展了公交嘉定9路“星火专线”项目,累计选拔、培训100多名志愿者同学,在嘉定9路公交车上向乘客讲述党史故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走出学校小课堂,进车厢、入人心。此外,他还深入贵州赤水乡村开展支教活动,不仅向孩子们传授知识,还捐赠文具,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关注当地农村公路安全问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即将走上选调生岗位的他说:“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一定会脚踏实地,运用好自己的专业,努力向前!”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763491&v=1.3&sid=67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