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春上海】从科技到体育,这些高校暑期活动为青少年准备好了

来源:青春上海   时间:2023-07-05  浏览:

从科技创想到奥林匹克文化,这个暑期,不少青少年有机会可以提前到上海的高校校园感受大学生活。记者了解到,同济大学和上海体育大学分别针对青少年展开了特色夏令营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暑期生活。

//  在大学校园里体验科技乐趣  //

“我希望在同济提前感受大学生活。”“这是我的学术追‘星’之旅。”“我们中学开展了科技相关的课题和活动,想在这次夏令营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这是参加同济大学2023年中学生科技夏令营的同学们写下的愿望。这个暑期,来自6所同济大学附属学校和合作高中同济实验班及贵州大方一中、广西三江中学2所托管县中的近260名中学生将参加此次夏令营活动。

第一天,他们就聆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朱合华的科普主题报告。“土木工程是一种将大自然的广大资源转变为造福人类的艺术。”朱合华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土木工程的科学定义、五大属性及四次飞跃等方面展开讲解,为同学们打开了了解土木工程世界的大门。他还运用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土木工程数字化背景下,iS3智慧服务系统的发展历程。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与朱合华院士面对面交流。

同学们还前往校史馆,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同济大学的历史故事,观看历史图片,了解同济校史,并一同观看纪录电影《山河行过——抗战中的同济大学》。“多去体验大自然,在兴趣的指引下付诸实践。”土木工程学院研究员贾良玖则这样鼓励同学们。

对于这场期盼已久的夏令营,同学们很是好奇和期待。来自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同济实验班的学生魏政杰和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学生冯雨茜表示,这是一次筑梦启航之旅,希望在研学过程中培养思考提问的能力,和老师、同学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来自广西三江中学的侯彬斌同学今年高一,这是他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一种锻炼。他喜欢化学,希望能在夏令营中学到课本上见识不到的知识,与前沿科技近距离接触。“我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随时准备拍照记录。”他笑着说道。

据介绍,基于同济大学的优势专业和学科方向,此次夏令营为中学生搭建了解学科前沿、拓展科学视界和培养前瞻性思维的分享交流平台,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夏令营期间,学校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包括特色课程及专题学术报告,邀请同济大学院士、专家围绕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先进制造和人工智能等板块开展高端讲座和课程。也会带领同学们参观科研实验室及科普基地,开展低碳生活、数字校园等体验,参加人工智能大会论坛等,同时开展课题项目研究性学习和交流讨论。

//  携手奥运冠军探索体育魅力  //

而在上海体育大学,这个暑期则为青少年们准备了奥林匹克文化体验营活动。据上体奥林匹克学院执行院长凡红介绍,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上体遴选了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等22所学校,作为此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校园行的对口学校,将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持续推出“一套奥林匹克项目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一套‘光荣与梦想:讲述中国与奥林匹克的故事’思政课程体系、一本‘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教材、一个奥运会赛事体验营和一个虚拟奥林匹克数字博物馆”五个一活动内容,推动奥林匹克在中小学的传播与发展。

体验营现场,奥运冠军钟天使与大中小学生们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和参赛经历。在现场,她还展示了奥运夺冠的秘密武器——场地自行车和专属的凤凰头盔,详细介绍了参赛装备里的“黑科技”。来自上大附小的刘同学感慨地说:“凤凰头盔的设计原来需要这么多空气动力学知识,还融入了这么多传统文化元素,太酷了!”

把知识教育和项目文化相融合正是这次体验营别出心裁之处。在体验营的火炬传递仪式环节,孩子们先观看2008北京奥运会和2022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仪式的视频介绍,了解火炬传递的意义,然后再在冰场上共同学习站立、滑行,最后推举一名火炬手来完成冰上火炬传递仪式。

体验营分别在上体杨浦校区和松江校区开设了夏奥会项目体验和冬奥会项目体验内容。攀岩馆里,孩子们通过不断攀爬来体验“更高”的极限;乒乓球台上,孩子们体验着和庞博特机器人比拼“更快”的乐趣;拳击馆里,孩子们在各种勾拳中体验“更强”的力度;冰场上,孩子们通过接力滑和冰球射门来感受“更团结”的氛围。刚刚在新加坡落下帷幕的首届奥林匹克电竞周掀起了虚拟体育的热潮,体验营还特别设置了虚拟赛车、虚拟滑雪、虚拟冲浪和虚拟自行车四个体验项目,让孩子们感受到新兴体育带来的乐趣。

八支上体的大学生暑期志愿者队伍也将分赴祖国各地,发挥专业特长,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深入访谈、行走体验、开展宣讲等多种形式去梳理、探索、宣传、弘扬奥林匹克文化、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中华体育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3/07/05/16885292041263636717.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