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已形成科创中心基本框架体系,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提升。在杨浦,科技园区散发创新活力,激发创业动力,成为科创企业的成长摇篮、发展沃土。即日起,杨浦区科委联合杨浦区融媒体中心、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人民城市·杨浦实践之科技园区巡礼”系列报道,带你倾听科创企业与“家”的故事。
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把“聚焦战略”列为三大竞争战略之一,但真正能够在企业践行“聚焦战略”的,却少之又少……但是,位于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成功地做到了。
2008年,同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张文标面临就业抉择。在校期间的参赛和创业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张文标迅速召集了一支创业团队,依靠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的15万元启动资金,在同济科技大厦的一个单间成立了同臣环保。
“刚创业的时候,我们什么都做,也曾走过不少弯路。”从同学3人、一个单间,到如今300多名员工、一整个楼层,国内拥有5000多家客户,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同臣环保董事长张文标回顾15年的创业路,“不管是科技园区、同济大学,还是社会上的管理大师,都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
点“泥”成金
助力企业聚焦优势行稳致远
走进同臣环保总部,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工科范”。摆在走廊上的叠螺机模型、一整墙的专利证明、同济大学校友组成的创始团队……无不彰显着企业对“硬实力”的信心。同臣环保是标准的“隐形冠军”,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等核心装备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
河道淤泥做的地砖、咖啡渣材质的墙壁、零排放的生态公厕……地处上海、苏州、嘉兴交界处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被誉为是长三角绿色发展的“样板间”,其中就有同臣环保“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实践。通过涵盖水体清淤固化、水体生态修复、淤泥水热制砖在内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同臣环保将示范区河道内的淤泥转化为各类绿色建材,产品抗压强度最高可达100兆帕,相当于普通地砖3倍以上的强度。
同臣环保所在的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由同济大学、杨浦区政府合作共建,集聚了创新创业所需的人才、市场、技术、渠道等丰富资源,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多年来,同臣环保深深扎根于此,依托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和同济科技园提供的专业平台服务,分析社会需求在哪里,自身问题在哪里,最终将产学研渠道真正打通,实现自身发展。
公司创立之初,同臣环保做过很多项目,还曾在构建环保技术网络交易平台上投入了很多精力,希望通过网站能更便捷地提供服务。但真正运作时,发现网站周期很长,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这对一家初创企业来说压力非常大。在同济科技园创业导师的深入指导与建议下,同臣环保选择进入与自己发展方向更契合的污泥处理领域,自主研发了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该设备以效率高、能耗低、噪音小等突出特点,得到了专业客户的认可,这也进一步坚定了公司的创业方向——提供以环保装备为核心的解决方案。
卓越的研发创新能力是同臣环保的核心优势。公司依托同济大学在环保领域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建立了公司自有的研发创新平台和研发团队,并汇聚了环境工程、机械工程、流体力学、电气工程、工业设计、化工材料等多个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与专家教授顾问团队。在同济科技园的大力支持下,同臣环保建立了“一院两中心”的研发体系,即一个自有研究院、一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一个省部级技术创新中心。这些都为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也从技术源头方面保证了同臣产品技术的优势地位和可持续发展。
在污水污泥处理的基础上,近年来,同臣环保的产品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污泥处理工程以及石化、轻工、化纤、造纸、制药、皮革等工业行业的污水污泥处理系统。依靠扎实的技术,同臣环保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中核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展开了长期合作。此外,亚洲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国家级重点生态建设示范区项目——崇明岛陈家镇污水处理厂,中国最大的啤酒企业——青岛啤酒等大型污水污泥处理项目背后,都融入了同臣环保的智慧。张文标表示,要让环保不再只是客户的成本中心,而是能带来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利润中心。“今年我们还将推出一款新型超高压压榨机,这台设备能够点‘泥’成金,把煤泥变成可利用的产品,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启用
跑出为企服务“加速度”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企业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科技园区,我们也要不断创新服务内涵,争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上海杨浦同济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学标说。
据悉,为持续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全方位服务好园区企业,5月15日,同济科技园企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新建成的企业服务中心位于国康路100号,设有办公区、洽谈区、会议室等区域,通过打造便捷化、高效化、人性化的服务空间,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未来,企业服务中心将作为科技园服务园区企业及学校师生创业团队的主要窗口,承接科技企业孵化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能。“一切以企业为核心,对企业有帮助的事情我们都要去做。”在钱学标看来,企业是园区的客户,是园区存在的价值。
同济科技园成立于2001年, 园区(杨浦核心园)位于同济大学周边的赤峰路和国康路沿线,由一幢仅9000平方米的楼宇起家,历经20余年的发展,目前运营面积超5万平方米,注册企业超过2000家,重点发展现代设计、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已成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现代创意设计产业集群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
像张文标一样,不少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眼前的障碍着实不小——从注册公司、建立账户,到日常运作、市场推广、建造厂房、走访客户、签订合同、招录员工……一波波随时出现的新问题接踵而来。“既做老板又当工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创业初期,实不为过。此时,同济科技园不仅为他们提供优惠便捷的办公场所,更为重要的是,还会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培训和活动帮助初创企业团队由专业技术人才向商业管理人才的转变。
如果说,帮助企业从“0”到“1”起步是播种,那助力企业长大的过程就是施肥。为了幼苗们早日开花结果,近年来,园区倾力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涵盖“创新启蒙、创业教育、创业资助、创业关怀、创业加速”五个环节,完善了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群”四位一体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搭建“九大专业孵化服务平台”,同时逐渐向前端与后端拓展,建立了“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三级企业服务工作机制,满足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各类需要。
针对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园区开展各类针对性投融资服务,提供资产配置报告、行业参考数据、金融业务咨询培训、投融资等专业服务,2019至2022年,累计为171 家企业引进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19.13亿元。同时,园区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打造精品特色服务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企业无形资产经过确权评估,贴息后可享受2%左右的信用贷款利率优惠。这为存在融资难、额度低烦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为了积极承接学校创新源头,园区依托同济大学院系分别建设了“智空间”“链空间”“萃空间”等多个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同济大学学科、人才等资源优势以及园区服务平台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空间,委派专门的项目服务人员,为入驻团队提供政策信息传递、创业指导、平台搭建等服务。
未来,同济科技园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同济品牌和学科优势,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集聚各类创新创业要素,不断推动高校技术成果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文字:毛信慧)
链接:http://sh.people.com.cn/n2/2023/0523/c134768-4042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