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春上海】“别都去考公务员了!”这位教授委员呼吁要为科研留住人才

来源:青春上海   时间:2023-01-13  浏览:

一支研究我国大陆边缘沉积学的团队,刚刚获评同济大学第二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称号。收到这个好消息时,团队的领头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守业正在上海两会会场,这位市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希望能为科研留住人才,“别都去考公务员了。”

// 20余年教学带出一支优秀团队 //

杨守业所领衔的大陆边缘沉积学团队主要从事大陆边缘沉积及环境演变研究。正因为心怀海洋强国使命,他们才做到了把我国的大陆边缘沉积学研究推向国际最前沿。

在育人方面,杨守业有自己的想法,这点,他的学生们最有发言权。“我们多次组织问题导向的专门航次,最近正在做今年的出海计划。”谈及即将到来的第一次出海,2022级博士生杨博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团队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导师最看重的。

“杨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说,做自然科学只有身处自然,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而地球科学只有用双脚来丈量土地,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东西。”2020级博士生郝强介绍道他最近一次的野外采样,从长江源唐古拉山开始采集样品,跨越祖国的三个阶梯,途经9个省2个直辖市,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回到上海。在丽江的长江第一湾,杨老师把学术上存有争议的科学问题搬到了现场,为大家实地讲解100多度的“V”字形大转弯是如何形成的,将“长江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类似这样的场景是团队野外科考实践的常态。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要把它追下去。”担任研究生导师的20多年来,杨守业教导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创新,要有兴趣和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同时,又特别强调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教导学生要“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团队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声名在外,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杨守业又一直坚守严谨求实的科研标准。在一次基础数据采集实验中,2019级博士生张驰认为测试200个就完全满足实验要求,但杨守业坚持要把采集到的700个样品全部测试完毕。“基础数据中会挖掘到许多关键的重要信息,许多关键科学问题就藏在大量基础数据中。”正是得益于杨守业的教诲,实验取得了如期成果,在国际地学知名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

// 思考如何让青年人能安心做科研 //

虽然带出了一支优秀的团队,但杨守业还是有些担忧,他发现现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的选择都是去考公务员,而非继续做科研。“可能学生们会有一些现实的压力,但我还是觉得不要把自己的视野放得过窄,有梦想有才能的年轻人还是应该选择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他还记得自己有个学生,是个在科研上非常有灵气的女生,但硕士毕业想推荐她去读博时,小女孩却犹豫了。“她想去考公务员,家里也觉得比较稳定保险。还是我极力劝说,说服了她,现在她在德国深造。最近她跟我说,幸好听我的去继续做研究了,在这过程中找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科研方向。”

这也给了杨守业启发:“所以我觉得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个非常关键。而当他有了兴趣之后,怎样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环境下,能够让他们安心去做科研,有哪些环境的营造、体制机制的保障,让这些青年人将来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从这两点出发,杨守业向今年大会提交的提案都与科技人才培养相关。

他提出要在上海建设深海馆,这也是汪品先院士的夙愿。“一座具有全球标志性意义的深海馆不仅将显著推进上海的现代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也可以将海洋文明种子播种到青少年心中,让青少年从小就产生对深海探索的兴趣,激励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海洋探索精神,培养未来海洋科技人才的文化基因,为海洋强国战略贡献科普力量。”杨守业表示。

// 呼吁重视“顶天立地”的科技人才 //

杨守业还提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上也应形成合力,建议发挥国家实验室龙头作用,共享长三角科技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上海现在有很多大科学装置,像上海光源等等,如何应用到基础科学研究,产出的成果如何迅速转化,这里面可能需要很多的调研和专题讨论。”在他看来,基础研究是提升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保障,是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的原始驱动,而要吸引人才投身基础研究,需要更大的合力。

作为工科院校的教授,他还呼吁要重视“顶天立地”的科技人才。“上海建设科创中心,需要‘顶天立地’的科技人才。总书记说到4类人才,其中有顶尖科学家,有优秀的领军人才,有青年科学家,还有卓越工程师,这其中,卓越工程师也非常重要。”杨守业表示,这也是他在培养自己的学生时特别重视实践的缘故。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实验室里或是到企业去静下心来去做一些非常基础的技术的东西,但真正专业的工程师都是来自于实践的。所以我也建议,除了关注那些已经成名的顶尖科学家,也要关注一些将来能够支撑这些顶尖科学家的想法落地的工程师人才。”杨守业告诉记者,他也希望能从中涌现出更多的大国工匠。

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3/01/13/16735809861146115835.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