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上观新闻】86岁“深海勇士”再出新书,耄耋院士、科普达人让科学有用又好玩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2-11-22  浏览:

在“中国好书”《深海浅说》出版两年后,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在今年上海书展推出最新作品《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汪品先说:“写这本书的缘起,是我在同济大学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科学与文化。目的是通过讲故事,从科学的文化源头出发,阐发科学的创新本质。希望有助于纠正对科学的误会,不要把科学看得太严肃。”在汪品先的眼里,“科学是好玩的。科学不光有用,而且有趣”。他将这种热爱注入文字,用一连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来阐述他眼中科学的文化本性,希望本书能够成为科学与文化间的桥梁。

由科学大家、科普达人撰写的一批最新科普读物在上海书展集中亮相,如“汪诘·科学有故事团队”的《地球的眼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的《军事物理学》等,都受到读者欢迎。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作者有一个共同点——积极尝试在不同平台推广科学知识,打破科学“枯燥的面孔”。

汪品先曾以82岁高龄三次深潜南海,可谓真正的“深海勇士”。如果说《深海浅说》紧扣其专业,深入浅出,这本《科坛趣话——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则让读者换个角度,看到“舞台”背后的科学家。“涉及源头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最初的各种想法多数都是错的,只有其中一个后来得到证实,才是对的。”做出许多重大发现的哈雷也曾认为“地球是空心的”,《天演论》原作者赫胥黎曾将深海软泥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当成是“原始生物”,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开尔文勋爵曾认为地球年龄不到一亿年……汪品先特意选择读者熟悉的这些知名学者的故事,带着大家走进“后台”,看到他们也曾有过的错误想法,这并不是失败,正如书中引用爱迪生的格言,“只是发现了有一万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全书6章49节,前四章集中讲科学家,后两章讲科学珍闻,围绕空间视野和时间尺度分别展开:在科学趣闻的花丛中“采蜜”,提炼出理性认识来拓宽视野;在穿越时空的阅读中“悟道”,看到人类在自然界的真实位置。每章末尾皆有一篇“后话”,以画龙点睛的方式,点破故事背后的哲理。不仅是科学家,汪品先也是文化功底深厚的传统学者,他在书中多次引用中国传统典籍。

“科学的果实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土壤是文化,而且是先进文化。作为生产力,科学是有用的;作为文化,科学是有趣的。两者互为条件,一旦失衡就会产生偏差。”这是汪品先对科学与文化的认识。

与《科坛趣话》一样入选“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的《地球的眼睛》为读者讲述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13座地面天文台和12颗宇宙探测器的故事,其中“郭守敬望远镜”“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来自中国。《地球的眼睛》由“汪诘·科学有故事团队”集体创作,主创团队查阅大量文献,创作近40万字书稿,将一个个天文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书中还附有历时两年开发的12个太空探测器精彩视频,近200分钟,由汪诘担当导演和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说,“《地球的眼睛》是对近百年来人类观测宇宙的发展史的深度解读。每一个故事都代表着天文学的骄傲,刷新着大众对宇宙的认识。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科学家正在快速追赶国际顶尖水平。可以预见,在这一领域,一定会有我们的独特贡献。”为让更多人理解和探索宇宙,“汪诘·科学有故事团队”举办了两场新书领读直播活动。

另一本新书《军事物理学》的作者曹则贤是物理学家,也是网红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抖音号中的物理讲座拥有千万级观看量,别开生面的科学讲述深受读者喜爱。

曹则贤认为,物理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盘根错节的有机整体,通过不同切入方式进行学习有助于获得对物理学的深刻理解。《军事物理学》以对军事相关问题的物理阐述为主线,系统讲述了从古至今军事技术背后的物理原理,涵盖运动学、动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物质科学、声学、光学、核物理与数学物理等诸多领域,为物理学习提供独特抓手。全书分为十章,包括战争与物理学、古代武器、力学与运动、物质科学、热与热力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学、光与光学、核物理与核武器、物理学视角下的军事战略等。其中,作者较为关注的是光学,这是因其在军事应用中的多样性,也因其无论是作为基础科学还是应用科学仍在蓬勃发展的现状。

“《孙子兵法》载: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今日的世界已是一个高度关联的体系,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免于战争的影响。即使身处和平之地,我们也要对战争的现实危险抱有足够的警觉。”曹则贤希望,这本书能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为保家卫国而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尤其是物理学的热情,诚望凭借读者的智慧和力量,让和平成为未来每一片天空的本色。

作者:施晨露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53089&sid=67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