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这个暑假,2000余名同济人做了这件事!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2-08-18 浏览:
这个夏天,同济青年火热实践中,268支实践团队、2112名学生、327位专业指导教师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
【“实地调研,让我们更清楚痛点”】
这个暑假,来自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杨嘉仪等8位同学带着问题出发,通过调研发现真实情况,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8位同学除了来自汽车学院,还有的来自经管学院、软件学院和艺术与传媒学院。“我希望可以通过算法与平台防患未然,建立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的基层防线。”
不同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往往会碰撞出“新火花”。调研开始之前,大家便通过“头脑风暴”商量好调研的方向:老旧社区和新社区中,集中安装充电桩的情况;社区中电动自行车的数量,东西部地区和南北地区进行比较;居民平时的充电习惯,是否带回家充电……“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希望设计系统来提前预知电池的健康状况,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8名同学实地调研了上海、安徽、河北等8个省市33个社区,覆盖15376户居民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监管情况,并收集了近300份居民调研问卷,其中超过70%的调查对象拥有或曾经拥有电动自行车。
根据调研数据,团队自主设计了“森创”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安全管理预警平台,实时显示社区充电桩、插座运行情况和充电数据,并利用大数据构建充电功率曲线特征算法模型,对问题电动车和故障充电器及时排查预警,为现实问题提供思考与方案。“社会调研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2020级软件学院杨嘉仪说,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我们收获了继续改进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及预警平台的方向和动力,也认识到我们努力推进的事情很有意义。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加深了我对于社会的了解,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更清楚问题的‘痛点’。”虽然不是汽车专业,但是一同参与的2020级艺术与传媒学院王旸逸说,在走访调研中,我了解到了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监管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善,社区也需要有人帮着出谋划策。希望我们所做的项目能得到推广,为居民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保驾护航。
【“五感识家乡”丰富乡土教育】
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宝丰乡,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团队为同学们开展“感知美丽,探索家园”乡土文化创变营。
以“五感识家乡”为主题,同济大学生们引导孩子们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种感官的角度,认识家乡之美。《家园肌理》《山水诗歌》《美食档案》《老房设计》……同学们的课程作品共同构建出“宝丰五感博物馆”。通过讲授乡土课程,在同学们心中播撒知乡爱乡的种子培育家园主人翁意识。2021年起,团队已培育来自10所学校的15个在地乡土教育项目,逐步引导当地教师、青少年和返乡大学生成为乡土教育的推动者、实践者和主导者。
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的小学教室内,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助力双减,救在身边”实践团的曾子瑜同学,为西南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急救知识第二课堂”。更多队员们则以“云课堂”的形式与孩子们见面,她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科普急救知识和暑期安全注意事项。学校组织“一起云支教,携手创未来”专项实践团,以“一对一”的方式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传递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两年间,同济大学已经先后组织三次“云支教”系列活动,汇集500余名同济学子辐射千余名偏远山区中小学生。
此外,同济学子们利用暑假,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红色足迹,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共绘精神谱系”专项实践团的百余名同济学子,形成40余支团队奔赴全国20余省市。团队深耕理论,形成系列理论文稿十余万字,制作理论宣讲课程60余门,覆盖第一批46个伟大精神,团队广泛践行,开展精神谱系理论宣讲50余场,覆盖人数逾7000人次,辐射21省市。
作者:李蕾
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18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