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民晚报】引导孩子“发现家乡美”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22-08-13  浏览:

“发现家乡美”“创造家乡美”——今年暑期,同济大学美丽乡愁公益团队的同学们来到彩云之南的云南大理云龙县白族居住村,引导当地学生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种感官的角度认识家乡。

7月下旬,在当地宝丰乡宝丰完全小学内,设立了一个“感知美丽,探索家园”乡土文化创变营。营内,来自上海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给当地小朋友们出了一道题——作为小小宣传员,要在5天的时间里,通过举办宝丰五感印象展览,让1000人爱上宝丰的独特文化。

创变营的课堂从云龙县最著名的景点“太极锁水”展开,引导小朋友们发现家乡美的丰富细节。块状的农田、重叠的房屋、细长的河流……小朋友们用诗歌、图画,描绘出家乡美的不同元素与“点”“线”“面”的关联。

“在安静的校园里,夜深人静的夜里,天空闪烁着星星”“火把节、火堆、房子前……”“看见仙人掌上的尖刺,我忽然想可以画它”“这是我和爷爷上山摘核桃,看见的山下的河”……语句朴实,透出浓浓乡情。小朋友们选取印象深刻的家乡景观,在“家园肌理元素卡”上完成初步创作,用画笔表达出自己和家园美景的独特故事;最后,同学们的肌理作品汇集成丰富的“家园美展墙”,大家在点名游戏的热烈氛围中交流彼此的成果。

在开展创变营课程的同时,一场展览悄然开幕,呈现了来自宝丰完小、宝丰中学、南新完小和宝丰幼儿园的百余件作品,内容涵盖“我绘我家乡”“家园人物志”“云龙桥梁探索”“美丽的花边”等不同主题。

美丽乡愁公益团队的发起人是数学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彭婧,她投身少数民族地区,推动乡土文化挖掘。2013年一次偶然的社会实践中,彭婧发现贫困地区存在“文化失传→认同缺失→乡村人才缺失”的问题。围绕着扶贫、扶智也扶志的理念,她成立了美丽乡愁公益团队,开启了在云龙县白族村落的乡土教育实践。她和团队的大学生们带领当地孩子策展览、办市集,9年深耕,近50名古村孩童在他们的引导下成了能助力家园文化传播的“小大人”。今年,彭婧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

美丽乡愁团队有个理念:让孩子们热爱家乡,成长成才后更多为家乡出力。彭婧告诉记者,已经制定了一个“家园一方志”计划:鼓励青年志愿者回到家乡开展志愿服务,梳理家乡文化,编写《家园一方志》。

本报记者 张炯强

链接:http://paper.xinmin.cn/html/xmwb/2022-08-11/6/142567.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