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求职阶段一定要‘勤听好问’” 一位敢于迎接挑战的“外事新兵”
来源:东方网
时间:2021-07-04 浏览: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7月4日报道:离开校园,走向社会,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也意味着将有更多新鲜血液成为建设国家的新生力量。毕业后你会在哪里落脚?是家乡还是他乡?在上海的高校里,许多毕业生选择继续在上海工作。作为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喜欢上海的理由有很多种,你的理由又是什么?
贺易诚,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2018级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同济大学联合培养知识产权法硕士项目(设计法方向)硕士研究生。与“一口气念不完”的超长专业名称相比,他的毕业选择从一开始就很明晰——这位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的“学霸”青年,目前已经被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录用为2021年度上海市专项选调生,选调单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土著青年”的选择
“上海是我出生和长大的城市,全力服务家乡发展一直是我所追求的事业和目标。”贺易诚告诉记者,自己一开始就有志在党政机关服务,“综合自己的能力条件和就业取向,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道路。”
贺易诚在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排名年级第一,但他的职业规划却起步较晚,“即使在研二下半年仍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好在得益于两段重要的实习经历,当贺易诚开始认真思考未来时,他在短期内就迅速找准了自身定位、根据自己的优劣势明确就业方向。“我的职业规划可以简要概括为: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贺易诚说。
2019年9月,贺易诚受学院选派前往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实习工作,六个月的国际组织实习经历令他收获颇丰。“我所负责的PCT形式审查工作不仅使我养成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也让我在服务广大中国PCT申请人的过程中不断坚定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国际舞台上历练帮助让他找到自己的优势:出众的外语能力、缜密的思维逻辑、快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这都为我日后择业夯实了基础。”
2020年暑期,贺易诚又受校团委推荐,在共青团徐汇区委员会基层工作部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实践锻炼。“这次见习不仅使我增进了办文办会办事的本领,更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党政机关的工作环境与处事方式。”有了“实战经验”的贺易诚更加明确,这就是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目标,于是开始积极复习备考选调生。
参加选调生考试是怎样的体验?贺易诚透露,和公务员考试的流程“大致是相似的”,面试环节除了常规的公务员能力考察之外,会着重关注考生对国家政策、社会热点、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国际形势以及一些重要的“视野性”“全局性”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我在准备过程中将近年来党和国家的重要纲领性文件、重要会议文件、重要讲话精神反复熟读,将内容理解参透,以增加知识储备。”他分享自己的经验,“平时也要时刻关注国际时事政治和重点社会民生问题,将自己代入到基层工作人员的视角中,勤思辨,多实践,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规划自己职业方向的过程中,贺易诚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信息是宝贵的资源”。无论是投递简历还是准备面试,“如果能高效地总结和吸取往届前辈的经验,总能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他坦言,在信息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除了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尽可能地多去问、多去听。“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沉默是金’,但在求职阶段一定要‘勤听好问’。”
“外事新兵”的挑战
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时,贺易诚怀念道:“十年前我系着红领巾,伫立在黄浦江畔,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看着这座城市日新月异。”而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四个中心”变为“五大中心”,在学成毕业之后,留在上海做一名家乡的奋斗者和建设者,“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和希望”。
上海正在大力推进“城市软实力”建设,“在享受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定将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让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贺易诚对此充满信心,“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贺易诚看来,政府政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评价城市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对政府外事服务能力注定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政府外事条线的新兵,我现阶段对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业务本领、提升服务意识,尽快融入到‘外事服务者’的角色当中,努力为外国驻沪机构以及广大市民提供有质量、有温度的外事服务。”贺易诚表示,要努力把提升上海的城市软实力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发挥好“小我”作用。
“看到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战相继取得重大胜利,看到《民法典》颁布实施,看到神舟十二号升空,看到千千万万个‘小我’汇聚成‘大我’,我认为我们现在做的事和将要做的事一定是有意义的。”贺易诚说。
链接:https://n.eastday.com/pnews/162537102577018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