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话匣子】电影《柳青》主创团队走进同济大学 与师生共话人民作家的初心使命

来源:话匣子   时间:2021-06-02  浏览:

电影《柳青》5月21日在全国公映,获得广泛好评。昨天晚上,电影《柳青》主创团队走进同济大学,分享创作历程,与师生共话人民作家的初心使命。

当晚,师生们首先在现场集体观看了电影《柳青》。在近两个小时内,大家凝神注目,随着剧情变化时而会心一笑,时而若有所思,看到动情处还不觉落下热泪。

影片真实再现了我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和取得的宝贵经验。青年作家柳青毅然辞掉北京优渥的干部待遇,决心亲身参与当时在中国农村轰轰烈烈展开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创作一部反映新中国农民集体创业的史诗巨著。他举家落户皇甫村的一所破庙里,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扎根人民14年,历经风雨,亲身经历从互助组到合作社等一系列重要历史时刻,带领当地人民克服重重苦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在农村的新局面,并在之后的各种运动中始终坚持真理,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

当主演成泰燊步入会场,不少人一眼还未将银幕上的“他”与他本人对上号。“柳青先生胸怀着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这不是我能靠演技演出来的。”成泰燊说,“我是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格式化清零后,我的硬盘与柳青先生接通,让他走进来,让他的精神和灵魂自然呈现出来。”

大好河山、金灿灿的稻地,银幕上的关中平原,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壮阔之美。田波导演说,柳青先生所处的那片乡土是热情的、丰饶的,是具有诗意的,这部电影展现一段先辈们流过汗、流过泪、令人震撼的历史,向柳青先生致敬,也是对这块土地给予礼赞。

当被问及这部影片的现实价值时,制片人王苗霞说,同学们在观影中所受到的心灵的撞击和内心油然而生的感动,就说明了影片的价值所在。“我们不是奔着票房去创作的电影,柳青先生这个人物能呈现在大银幕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柳青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柳青先生的大女儿刘可风曾与父亲共同生活了9年。她在退休后,根据父亲生前对她的讲述以及她对父亲不同时期同事和朋友们的走访,撰写了《柳青传》。她说,父亲坚持“一切创作都要从人民中来,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她希望今天的年轻人能从父亲的创作理念和创作经历中得到启示,给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刘嘉珍说,“焚烧手稿,换上粗布衣服,住进庙宇,柳青先生真正将自己变为笔下百姓中的一员,用真实与细节铸就了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在电影真实的细节和充满诗意的镜头里,我们得以感知当年农村建设热潮,感慨于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创业探索的艰辛,也更加意识到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学生朱亦婷说:“影片并非平铺直叙地反映人物的生平轨迹,而是聚焦于柳青先生扎根农村14年潜心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的艰辛历程。即使身处人生困境中,柳青先生始终没有动摇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事业的信仰和忠诚,始终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生活中去,令人感动。”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刘康霞

链接:http://www.news1296.com/smg/cms/app/5.5.0/share.html?loader=%7B%7D&viewport=%7B%22tag%22:%22h-viewer%22,%22data%22:%7B%7D%7D&view=%7B%22tag%22:%22c-share-content-view%22,%22history%22:true,%22in%22:%7B%22key%22:%224df0c28e-c347-11eb-a123-000c29fae51f%22%7D%7D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