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文汇网】以知识产权保护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来源:   时间:2021-03-22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深刻阐释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时代内涵。近日,“知识产权与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主题论坛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与会学者以知识产权促进国家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研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认为,在企业内部原始创新能力需求、知识产权成果注册数量与质量不协调、全球知识产权竞争和规则新趋势、数字技术出现导致网络盗版和侵权等知识产权发展现状下,知识产权保护上升到国家整体战略高度,实则是国家竞争力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对于如何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问题,她认为应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突破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关键技术、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定、聚焦实体经济,促进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从而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穆荣平从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政策、知识产权管理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知识产权的结合模式,包括知识产权政策如何能够塑造竞争的优势、提升系统创新能力,同时为高校知识生产全过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强调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核心地位”与“自立自强”这两个关键词,认为技术创新关乎现代化建设全局,并提出加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强化专利运营服务系统能力与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具体建议。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围绕知识产权激励和保障高水平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首先,知识产权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只有严格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激励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其次,知识产权保护关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应把握整个知识产权在新的发展格局中的角色和定位,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运用好知识产权战略。最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对此应确保国家安全自主可控,必须重视和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与全链条保护。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原局长吕国强就知识产权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进行了分享。高质量发展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近些年上海在知识产权改革、保护、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未来上海的发展将聚焦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上海自贸区建设临港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博会。知识产权工作要继续为上海发展发挥支撑作用,重点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加强转化与运用,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

厦门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龙小宁以高质量发展中知识产权行业的挑战与机遇为题,分享了知识产权的经济学解读。她提出,知识产权行业的重要性可与金融业相比较,其新型生产型服务业特征因其价格特征往往会引发争议。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面临“如何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如何确定最优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两大挑战。龙小宁认为,司法诉讼中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可以帮助知识产权价格生成,而基础设施中法治的建设也尤为重要。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法治建设、优化法治环境的重要渠道,创新优势也是法治环境的优势。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毛昊聚焦世界一流审查机构建设,就我国审查机构转型发展与挑战问题展开探讨。他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审查机构要主动谋求转变:一是强化专利制度运行的基础性功能。恢复专利费用价格杠杆、强化专利损害赔偿、实现低质量专利过滤、提升早期二次确权、弱化实用新型使用、强化市场融资功能。二是优化专利审查流程。重点集中于借助初审与实审流程深度融合等改革举措,缩短审查周期、提升审查质量、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三是改革专利审查机构组织结构。建立有效应对新技术发展的交叉融合审查单元,实施并行通路的审查流程体系改革,考虑专利经济学家办公室设置。四是强化国家专利审查机构对国民经济和创新发展的有效支撑。引导宏观管理部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以质量效率、结构空间、增长匹配度为导向评价体系,实现专利审查机构与国家司法和行政治理体系的协同发展。

本论坛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主办,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实验室和同济大学MBA/EMBA中心承办。

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xueren/20210322/397002.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