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光明日报客户端】同济大学举全校之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1-03-20  浏览:

“我们要紧跟时代,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思政课常讲常新。”

“我们要照顾学生的关切,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关注的话题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

3月16日,同济大学30余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思政教师的责任使命、思政课的改革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的一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

依托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济大学举全校之力自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持续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

校领导带头上思政课,重点支持思政课建设

3月15日,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思政课建设事宜。方守恩每学期都会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调研,并多次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

同济大学举全校之力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重点优先支持思政课改革创新。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同济大学获批成为可自主设置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为第一个自设一级学科博士点。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参加思政课建设总体规划研究。学校建立了所有校领导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学校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共同担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组成领导小组,支持推动日常工作。自2017年起,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都为学生主讲“形势与政策”课。

建设思政课程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建设思政课课程群,创新开设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探索课程供给新方案。

在全国高校率先全覆盖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形成同济特色,2020年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在本科生六门思政课必修课的基础上,自主开设了包括“中国道路”“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在内的思政课选修课,实现对必修课知识的深化与延展,现已形成“1+4+1+N”的思政课程体系。2020年11月,学院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着力加大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推进“传、帮、带”,实施“青年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计划”,还集结校内外专家组成了高水平教学指导团队。一批思政青年教师在各大教学赛场崭露了头角。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同济特色思政品牌

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的方法,立足同济特色,引导同学们将思政课所学灵活运用于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马克思主义学院还连续6年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使命与担当”社会实践与创新竞赛,自2015年举办首届赛事以来,每年都吸引全校众多学子参与,2020年报名学生达2000余人,该竞赛已成为同济思政实践教学的一大品牌。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表示:“时代的发展,需要思政课也要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思政课教学要善讲大历史,善用大场景,既要在历史与理论的相互贯通中启发学生,也要在实践与问题的彼此观照中激励学生。”

构建“大思政”格局,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

“我给同学们讲这门课的目的,就是想在科学和文化之间构筑桥梁。”近日,由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主讲的公共选修课“科学与文化”开讲,300余名本科学子在现场静心聆听。

同济大学在继续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同时,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手抓、两手硬”,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课程思政建设持续升级,由专业课程向专业课程链、示范专业、学院及大类延伸。

学校一手抓示范,一手抓普及,已择优遴选资助建设24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1个示范专业课程链及6个示范专业,重点建设5个课程思政领航学院、13支特色改革领航团队、93门精品改革领航课程。同时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将思政教育融入每门课程,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示范案例和教学成果。

不仅实现“课程思政”校内全覆盖,还发起成立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联盟。2020年9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编制完成国内首部针对专业门类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制定每门课程立德树人达成指标。同年11月,学院还联合全国36所高校院系成立了“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思政研究联盟”,共享共用优质资源,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

链接:https://wap.gmdaily.cn/article/09b6cbe1af854bc1ad9570b97564dc46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