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非典下的收获

来源:   时间:2003-05-22  浏览:
不想预约灾难,灾难却来得猝不及防,2003年的春天,当这场SARS阴影笼罩全球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也蒙上了沉沉的阴霾。
作为医学生,我深知医学的苍白,却不曾想到在这场无法预计的战斗中她竟然如此无力,患病人数急剧上升,死亡率高达5%!数字的增长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来自四面八方的短信和邮件提醒着我非典的威力,上海、北京、南京、唐山、信阳,老师、同学、老领导……连初识的朋友都发来关切的问候,而期待中快速攻克SARS的奇迹没有发生。我的思绪漫游在飘忽不定的迷茫和忧虑中。
医学院召开了紧急党员大会,书记动情地告诉我们一则动人的故事:同济医院向非典一线派出援助人员时,10个名额居然有260人报名,大出医院领导的意料,倒不知派谁去好。我想她们不是不懂恐惧,只是她们别无选择。在危难的历史关头,白衣战士的责任感是她们脑中唯一的念头,清晰地凸现出来。
是该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已经疏于与父母联络的我破天荒的一晚上给老爸老妈打了3个电话,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要戴16层的口罩,用流水洗手,不要乘坐公交车,别到人多的地方去,直到老爸在电话里郑重地说:“中央电视台都播过了。”我才作罢。
当听到研究生会号召医学院的研究生去沪东开展防非活动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陌生的校园里看到一张张陌生而亲切的面孔,我有一些感动,如果不是非典,这些和我同龄的青年,也许一生不会谋面。被信任的感觉多么美丽!虽然我能做得很少。
5月12日是我作为上海健康热线咨询员首次上岗的日子,下午3点,我和同学兴奋又有些忐忑地坐上车,到了上海市健康教育中心。接待人员简单介绍了注意事项之后,我们进入了工作岗位。一生中从未接过这么多的电话,只要一放下电话,铃声就会急促地响起,上海、大连、广州、香港、法国、日本、美国、加拿大,个人、企业、政府部门,连中国驻法大使馆也打来电话。问题更是多种多样,了解政策的,投诉的,谈心的,询问SARS症状的,咨询个人防护的……不管什么问题,我们都不能说不知道,必须给出令人满意的回复。除了吃晚饭,同学们几乎没离开过电话。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来电记录一页一页地翻过,当指针指向10点时,我已经快说不出话了。7个小时,我们接了1956个电话。这条热线,把上海和全球的中国人联系在一起。
我想自己是幸运的,我的手握住了我的同胞。
报纸上说疫情已有了被控制的迹象,因为新发病例开始明显减少;校园里依然生机勃勃,只是出入校门的检查和每天例行的消毒提醒着我们战斗远未结束;媒体开始报道SARS使我们养成的好习惯;医务人员的地位有了空前的提高;科学家的攻关捷报频传;非典时期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该对这场灾难说些什么?我想,非典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重新解读真情的机会;非典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重新审视社会的机会;非典给了中华民族一个机会,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非典给了世界一个机会,一个重新诠释生存的机会。
有一首歌唱道:“来吧来吧,手拉手托起风雨后的彩虹,告诉今天生命的阳光来自我的心;来吧来吧,肩并肩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告诉岁月不屈的民族不可战胜。”
非典的天空下,有我们永恒的祝福!
(作者为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

《文汇报》2003.05.22 版次:11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