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本市对中央空调体检发现诸多隐疾 大楼之“肺”应健康上岗

来源:   时间:2003-05-16  浏览:
【话题由来】

中央空调有大楼之“肺”称誉,一呼一吸关乎楼内“居民”的舒适和健康。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最近对本市一些中央空调做了抽样“体检”发现,受检的中央空调均或多或少地存在健康隐疾,必须进行“会诊”或“手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安装中央空调的楼宇已逾2000座,最早的一批中央空调已漫漫运行了20载,但起用后基本上没有再进行过健康体检。

【诊断结果】

“肺功能”不健全

张旭(同济大学教授):按标准,中央空调必须每小时供给楼内每个人30立方米的新风量,但相当部分的中央空调“肺活量”偏小、“肺功能”不健全。最近我们抽查了5家大卖场的中央空调,其中3家中央空调没有消毒过滤器。据了解,本市大卖场普遍使用这种全空气系统中央空调,其八成以上是回风循环再利用,新风量只有一二成,如果不设消毒过滤器,大楼中的细菌病毒等就有可能随回风循环“四处流窜”。还有的中央空调不设专门的排风管道,或排风管过小,造成旧风出不去,新风进不来。有的中央空调取风口与排风口十分接近,以致“空气短路”,旧风乘机随新风重回大楼。

“肺结核”会致病

徐文华(同济大学热能利用及空调制冷研究所副所长):由于现代建筑密封性较高,室内产生的污染物质得不到及时排除,颗粒状粉尘、霉细菌在空调风管内部不断沉积,成为“肺结核”,进而参与室内空气循环,加剧了室内空气的污染。日本科研人员实测发现,使用10年的中央空调送风管附着粉尘量每平方米约0.5—0.7克,使用20年的粉尘量约为2—7克。医学研究证明,室内烟雾、灰尘等吸入性微粒会增加人体呼吸道感染的机会;空调冷冻加湿设备最易受微生物污染,其中的军团病菌、黄色葡萄球菌,也是流感的致病菌。

【病因分析】

设计安装和日常运行埋藏隐患

朱伟峰(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博士):大楼之“肺”有隐疾,首先是设计先天不足,其次,安装偷工减料、运行不符合规范也是重要原因。我们在检测中发现,施工单位遇到建筑物梁柱时,经常随意更改管道走向,七绕八拐的管道使新风进、旧风出遭遇重重障碍。有的为了节省管道费用,竟把整个屋顶夹层作为回风道,夹层中的灰尘、微生物等随回风循环再送进房间,造成二次污染。不少空调机房工作人员缺乏健康观念和专业知识,明明天气很干燥,去湿设备照样开,楼内居民感觉像干洗“桑拿”;空调使用多年,新风入口的过滤网已被尘埃垃圾堵塞,照用不误,致使新风机使劲转,新风却不进屋。

【观点】

健康“体检”勿忘却

叶倩(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通风空调检测室高级工程师)以往人们对中央空调的认知还停留在冬天供暖、夏天送凉的初级阶段,对新风量、换气率和空气品质等指标往往忽视,除非故障报修,平时是想不到要对大楼之“肺”进行健康体检的。在当前防范非典时期,各种类型的中央空调换气率是否达标?设备能否担负全新风运行?哪些空调需要进行改造?都要进行专业检测和评估。我们已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此项工作,并为需要“手术”的中央空调制定个性化方案。

适时洗“肺”保健康

徐文华(同济大学热能利用及空调制冷研究所副所长)中央空调“藏污纳垢”不利健康的问题,已引起各国广泛注意。日本已正式颁布“应在可能情况下对风道内部进行清扫”的规定。上海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每隔数年定期清洗风管、过滤器等空调中的空气通道。但这种活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需要一定的设备、技术和操作规程等,否则不仅危害操作人员、损坏设备,而且可能污染环境。在日本,清洗前要先做风管内粉尘浓度和含菌量的检测,清洗时有一整套规范,如过滤器必须用超声波清洗等,清洗后要在管壁内喷洒消毒药水、作防锈保护层等,然后再进行粉尘和含菌量检测。

【链接】

“室内好空气”6指标

赵国通(市政府参事、市经委暖通专家)
1、合适的温度:19℃—24℃;
2、合适的相对湿度:50%—70%;
3、合适的微风速:0.1米/秒—0.5米/秒;
4、合适的气压:760毫米水银柱左右;
5、合适的负氧离子浓度:400个/立方厘米—1000个/立方厘米;
6、清洁的物理化学组成:氧1/5、氮4/5、二氧化碳少于0.1%。

【衍生话题】

中央空调应姓“人”

龙惟定(同济大学楼宇设备工程与管理系主任、上海制冷学会秘书长)“非典”不仅提醒我们要为中央空调进行健康体检,还进一步引起我们的反思:中央空调应“以人为本”,是“人”的空调,而不是“建筑”的空调,这种理念应贯穿中央空调的设计、安装和日常运行每一环节,真正营造出大楼之“春”。

《解放日报》 2003年05月15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