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年报】这项高科技与传统手工艺结合在一起,让声音玩出了味道!

来源:青年报   时间:2020-09-23  浏览: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 见习记者 周紫薇/图、视频

这样的经历太甜了!整个实验室都充盈着小时候记忆里麦芽糖的幸福香味!

融化了麦芽糖倒入蜜罐,设计师操控着机械臂,短短几十秒内,就绘出一幅糖画。这幅画如此独一无二,因为那是根据说话者声音的波段起伏,绘出波段,再通过算法,绘出万花筒的造型。这个从实验室诞生的创意,已经投身于不久前杨浦滨江的市集里,当设计师出街练摊“卖”起糖画时,互动者统统给出了“五星好评”!

自带高科技

将创意实验室搬进滨江市集

9月初秋,凉风习习的傍晚,杨浦滨江人人市集上,连续三天出现了一个名为机械臂音画糖人的“摊位”,颇为弹眼落睛,又显得人气十足。

与传统的摊位不同,音画糖人看起来更像一个实验现场,引人瞩目的机械臂、电脑、显示屏、麦克风,让市民情不自禁地走进这个有趣的实验现场。

这是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创意工场机械臂实验室郑康奕老师的带领下完成的一次团队实践,采用新的技术并融入声音交互等形式,致敬中国的传统老手工艺糖画。

“这是一次基于机械臂,探索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应用场景与实验性尝试,也是一次从智能制造和跨界角度,来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时刻。”郑康奕介绍,在摆摊的过程中,许多游客对机械臂绘制糖人的摊位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这全新的组合方式让人眼前一亮,给滨江的集市带来甜味和趣味,也带来更多的温暖。

给声音添点甜

让声音可视可食

音画糖人,到底是什么?不同于传统麦芽糖手艺人现场熬制、作画不同,这次的创新,是在声音造物的基础上,第一次玩出了声音的“味道”,给声音一点甜,让声音可视可食,融入市集,接了地气,也更有了烟火气。

参与者先对着麦克风说上一句话,将收集到的声音,通过电脑,转换成波形线。再通过算法生成,将声波映射成万花筒。对于万花筒的造型,又可以根据自我的审美,调整参数设置,使之变幻成不同的样子,在确定最终要绘制的图形后,将指令发给机械臂去执行画作。

其实,这也是声音实验室的一次新尝试。声音实验室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娄永琪教授和跨界音乐家朱哲琴共同创办,研究内容包括将声音转化成图像、物体、交互表演,以及在声音本身的设计上挖掘更多的可能性。

“机械臂的工具头,原理就和3D打印相仿,”郑康奕介绍,设置参数后,在蜜罐中灌入熬制好的糖浆,机械臂舒展筋骨,在做几个“舞步”动作后,就开始了正式绘制。不出几十秒,一幅糖画就能做好。“我们通过收集人声和交互,来定制属于自己的糖画。这种音画糖人的互动模式丰富了糖画的体验效果。”

市集上,团队为互动体验者准备好托盘和糯米纸、或是用竹签串上糖画,这份属于自己声音的糖画,就能食用了!

一个小男孩,太爱这个互动了,一个晚上奔向他们的摊位回购了四次,团队感动之余,又制作了许多糖画送给他。

项目成员大学生徐园园说,小时候在看《查理的巧克力工厂》时,就一直幻想自己长大以后可以从事制糖有关的职业,这一次,让自己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糖画制作,也是非遗文化技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小朋友去了解和接受,是很好的趋势!”

记者体验声音造物

“青年报·青春上海”专属糖画出炉

其实,糖浆打印的过程,就是机械臂绘图的过程。考虑到糖浆要在“画板”上迅速凝固成图形,背后也免不了团队数十次的调试。熬制麦芽糖、堆叠打印、搞定电路,背后每个环节,都有一堆难忘的故事和回忆。

记者昨天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创意工场里的机械臂实验室内看到,这里还存有很多在测试时期创作的糖画作品,传统纹样和数字化的图案,不一而足,通过树脂压制,被长久保留了下来。看着各种万花筒造型,忍不住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声声惊叹。

在实验室内,记者也体验了一把神奇的声音造物。当对着麦克风说出“青年报·青春上海”七个字后,可以在电脑显示屏上看到声音波形线同步生成的过程,用算法将声音转换成图形后,连接机械臂,很快,就完成了糖画的制作。

其实,波形线就是最原始素材,绘出的图形则是可以根据我们的审美和需要,调整出各种样式,比如,三角形、六角形等。最终,我们选择为“青年报·青春上海”定制了一款由三个圈层几何图形构成的专属糖画!而为了将专属ID也表现出来,机械臂还为“青年报·青春上海”这句话最本初的声音波形线也做了一幅糖画。

配合起来看,简直绝美!

 【对话】 

记者:大家把实验室里的创意,搬入滨江市集,有哪些特别的收获吗?

郑康奕:摆摊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有趣的顾客,小孩子当然很嗨,对一些年轻家长而言,也是勾起了童年的回忆。当老手艺焕发新的活力,许多中老年人也十分惊叹糖画还能用科技来表达。

我们还遇到了设计行业的同行,共同交流、切磋机械臂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一些应用。其实,我们内部也想过,未来也可以考虑用热巧克力来表现巧克力画,增加体验互动效果。

记者:你怎么看待“音画糖人”这样的表现?

郑康奕:机械臂是工业化的一个产物,我们想着,怎么通过设计和创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渐渐地,有了这次的跨界。我们做音画糖人,绝不是说要去抢老师傅的饭碗,而是想通过一种新的媒介、新的技术,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能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次的跨界,有传统文化传承、智能制造应用、声音造物等。机械臂项目,过去偏向建造,可以说,这次既为机械臂的创造和应用范围开拓了更多的可能性,为其增添了新的应用场景,对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诠释方法,又在声音造物领域做了新尝试,让声音可以观看、可以食用,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开拓了一个新的交互可能和发展方向,同时让更多大众可以体会到跨界所带来的体验升级。

记者:就这个项目的未来,我们还有什么打算吗?

郑康奕:这个项目其实算是暑期带学生团队一起开展的一次工作坊,未来可以考虑以快闪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动继续展现,与公众互动。我们也考虑为周边社区的公共美术馆做一幅窗花糖画。

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0/09/23/16008388721369907330.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