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年报】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来源:   时间:2020-07-09  浏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日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回信寄语第一时间在申城高校引起热烈反响,特别是对那些今年也同样决定去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总书记的回信是对他们人生选择的肯定,令人信心倍增。他们说,必将迈着更坚定的步履,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成为西部建设者 学成归故里,青春献家乡

习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这封回信,同样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杨婧帆备受鼓舞。青年报曾在今年5月报道过杨婧帆的故事。她曾放弃出国读博和外企高薪岗位,内心洋溢的家国情怀,让这名90后学子最终选择去祖国的大西南工作,希望以其所学为云南基层群众服务。

“看到习总书记给即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毕业生的回信,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也更加坚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今后将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骆礼福也是“学成归故里,青春献家乡”的一名青年典型。“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青年学子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骆礼福由衷地感到,目前,正值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际,祖国的西部建设召唤着青年一代。作为一名从西部大山中走出来的学子,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他深知处于西部的家乡更需要人才。于是,他选择了作为“云南省定向选调生”服务西部边陲这条道路。“在今后人生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寄语和期望,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实现人生理想,不负母校同济的栽培、不负党和国家的关心、不负人民的期盼!”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马富,签约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将在宁夏银川灵武市宁东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C区一线从事化工生产工作。“我从西部而来,深知西部地区人才相对匮乏。到西部去,就是到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地方去。”马富认为,这是祖国的需要,更是毕业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在外求学本就是想学好本事,回到西部为家乡明天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学有所成,理当不忘初心,建设家乡义不容辞。我将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马富的心中正豪情万丈。

当一名西部人民教师 坚守初心,回家乡续写教育梦想

“读完习总书记的回信,我更能感受到这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也是肩载非凡使命的‘后浪’!”华东师范大学2020届孟宪承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刘斯琪今年签约银川一中。身为一名华东师大的公费师范生,她说,和千千万万公费师范生一样,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带回家乡,为家乡宁夏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之力。

“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每一颗卫星一样,无论身在祖国的何方,我们都将展现自身的价值。”刘斯琪说,习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的寄语让自己尤为触动。个人看似做了自己的选择,完成了自己的一个目标,实则一点一滴就像推动国家发展的巨轮中的一个小齿轮,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建设息息相关。

刘斯琪说,自己定会坚守回乡续写教育梦想的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完善自我,将个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这个暑假,她已经规划好了,要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借一些教案,学习借鉴,争做一名不负时代之托的人民教师。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专业2020届博士毕业生李萌,现签约新疆石河子大学。在她看来,习总书记的回信对奔赴西部工作的年轻人是莫大的鼓励!

“寄语也让我们感受到肩上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我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西部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微薄力量。”李萌要求自己,继续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之上,结合新疆当地的发展和企业对科技的需求,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参与研支团、西部计划 肩负时代责任,奋进路上奋斗向前

今年,东华大学将派出3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7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孜娜提古丽·多力洪就是一名东华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读了习总书记的回信,她备受鼓舞。

作为一名来自新疆的学生,能在大学毕业后服务家乡建设家乡,孜娜提古丽·多力洪感到十分自豪。“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愿尽我的一份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为家乡、为国家的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为东华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刘正好即将前往贵州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习总书记的回信正给予此刻的他最大的鼓舞。“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去年11月,刘正好还参与了第二届进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服务进博会的一颗螺丝钉,热爱伟大祖国,服务重大战略的理想信念支持着大家前进。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砥砺奋斗的初心。“带着习总书记的勉励,我也将在毕业后努力发挥自己的价值,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关怀的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刘正好也相信,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在奋进路上,自己定会奋斗向前,为西部基层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谈澄康今年硕士毕业,他同样选择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回信既是对我们毕业生的鼓励与期望,更是对即将奔赴西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的亲切关怀。”读研期间,谈澄康受到导师的影响,当听到自己年近花甲的导师自愿奔赴西部、建设西部后,自己就决定毕业后一定要为祖国的西部建设出一份力。“今天看到习总书记的回信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内心倍受鼓舞。在未来的西部工作中,一定牢记嘱托,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地干工作,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展作为!”

魏勤泉是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2020届毕业生,即将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前往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麦地小学支教。“回信中的勉励和期望,对我而言是极大的鼓舞,也让我更加肯定了自己选择的价值。”魏勤泉说,自己一直希望能够为祖国建设做一些有实效的事情,真正担起一些社会责任。“我们这一代的青年肩负的时代责任比任何时代的人都要重,要努力成为一个‘可堪大用’的人。”

“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生戴天乐作为一名师范生,本打算投入到上海的基础教育工作中去。但是本科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她思考:是否可以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在更需要自己的岗位上?“教育扶贫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更是通过实际行动去影响下一代青年的接力棒。时代的音符,指引着我加入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踏入西部的土地,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去做一件用真心、用真情的事情。”

戴天乐坚信,支教不只是诗和远方,更需要拥有扎根大地、了解国情、不忘初心的青年担当。“在习总书记的勉励下,我们一定会充分发挥团队协作力,尽心尽力做好教育扶贫服务工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成长为兼具家国责任、人文情怀和科技素养的新时代奋斗者。”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0-07/09/content_106522.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