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春上海】上海鼠年复工首日|复工后新冠肺炎如何防?听听专家怎么说

来源:青春上海   时间:2020-02-12  浏览:

最近几天,上海的市民们每天都能等来好消息:上海的新冠肺炎新增病例相对平稳,陆续有患者痊愈出院了;然而,眼下企业纷纷复工,新冠肺炎疫情会到底会何去何从?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市医卫青联副主席、本市派驻市公卫中心高级专家组成员徐金富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专家组成员到一线医护工作者,以及每一位市民都不能放松警惕。不恐慌、不放松,那么这场战斗一定能赢!”

每一个人,都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前天深夜12点多,刚刚准备休息,徐金富的手机再此震动起来,专用微信群里传来消息,“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从重症转为危重症,是否需要紧急插管?”徐金富顿时清醒过来,随即将自己的建议通过微信发了过去。几乎在同一时间,群里的其他专家分别给出自己的建议,几分钟后意见达成一致,组长张文宏教授拍板:对这位患者使用重症患者的“最后救命稻草”的ECMO机器。

一周多前,上海调动全市各级部门的力量防控疫情,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医疗救治组也从各个医院调动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市卫健委、申康中心同时成立了市级专家领导小组,由十余名专家构成,有感染、重症医学、呼吸科、急救和体外循环等构成高级专家组,轮流全天候驻扎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对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及可能出现病情进展的患者进行会诊,并对其治疗原则和出院进行把关把控。来自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徐金富主任,就是其中一位。

事实上,从1月23日开始,徐金富就已经开始投入这场战斗,除夕之夜他还受委派在外省督导疫情防控工作。市级高级专家组成立后,便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里除了这些专家外,还有忙碌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线的医务人员。即便是深夜,只要患者病情发生变化,专家们第一时间便开展讨论。

徐金富说,对于他们而言,就是与时间赛跑,每一个人都随时准备好投入这场战斗。

每一天,都会有好消息传来

“目前上海共有近300例确诊患者,市里安排的救治力量是充足的,经过恰当的救治、观察和分析,我们有信心,也有希望把绝大多数患者救过来,显著改善他们的预后。”

徐金富告诉记者,从目前与其他省市的对比情况看,上海的新冠患者救治情况出院患者比例较高,有的重症患者转到轻症病房,每一天都会有些好消息传来,当然也会有患者病情出现波动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针对病毒没有特效药物,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更多是生命支持和并发症的处理。目前在危重症患者中,也有病人目前已经拔掉了气管插管,也有上ECMO的患者顺利撤机,有一部分危重症患者转为了重症患者,有重症患者转为了轻症患者。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从轻症发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但是,新冠病毒所致的肺炎,轻症患者发展为重症的比例还是明显低于2003年的SARS。”

他同时指出,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盲点,亟待我们去探索和总结归纳。

专家说法 

记者: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那么,是否会通过气溶胶传播?

徐金富主任:目前,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

所谓气溶胶传播是指包含病毒的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剩下病毒蛋白质和核酸的体积更小,更不易沉降,而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传播。2003年SARS期间其实也曾提及气溶胶传播,但后来也没有明确的研究证实。

记者:在上海,目前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比例为什么会比较高?

徐金富主任:这说明目前上海采取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政府重视加上直接管理部门如卫健委、申康中心的倾尽全力,我们医护人员和市民的警惕性都提高了。很多病例从过去的被动发现为主,到现在主动发现,由于发现得比较早,加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规律恰当的救治方案,就缩短了病人的治疗和恢复时间。

不过,还是有少数患者,发病多天后病情会突然加重,我们正在通过常见的临床指标、检验检查指标等手段,及早干预,尽可能地阻断轻症发展成重症。

记者:大家期盼的疫情“拐点”到底什么时候来?现在随着企业正在慢慢复工,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徐金富主任:最近几天,上海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数量相对平稳,至于拐点到底什么时候出现,目前还不能明确。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尽量减少与病毒接触的机会。

在防控疫情过程中,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千万不能因为害怕而耽误就医。

(原文链接: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0/02/10/15813312461300328360.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