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轻量化的新型路面质量快速检测系统,车载着这一系统行驶在公路上,路面平整度、坑槽尺寸、路面裂缝等路面质量信息,都会被其检测仪器上的传感器实时捕获。系统随即对这些采集来的路面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自动生成道路养护决策建议,为道路养护维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避免道路病害进一步发展。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杜豫川教授课题组研发的“新型多维度路面质量快速检测系统”,亮相于201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
道路的路面是否平整、路面质量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行车者的舒适感、车辆油耗,以及行车是否安全。因此,道路路面质量检测对于道路养护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我国每年有待检测的道路总里程超过400万公里,检测压力巨大。而传统检测方法如人工检测,不仅极为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检测质量不高,许多潜在的路面病症无法被科学识别;如果使用先进的激光扫描检测仪检测,其造价又十分昂贵,价格在500-1000万元之间。如此一来,导致路面质量检测的周期被拉长,部分道路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测。此外,现有国家质量检测主要集中在高等级道路上,低等级道路检测领域基本处于空白。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大大提高我国道路质量检测域管理的服务效率,并填补低等级道路检测领域的空白,杜豫川课题组经过多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围绕车路作用机理解析、理论模型搭建、检测系统研发、技术推广应用等重点,已拥有成熟的轻量化检测设备相关技术积累,成功研发“新型多维度路面质量快速检测系统”,集“采集—分析—决策”为一体,智能化、自动化、一体化于一身,不仅能实现路面质量状况的科学高效检测,而且通过搭建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还可有效评估路面的使用性能,自动生成养护决策建议,为养护维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路面管养效率,避免道路病害进一步发展。
杜豫川教授介绍了该系统的3个组成部分,即数据采集层、数据分析层和策略发布层3个层次的工作内容。“数据采集层”通过集成的采集设备获取精准的路面质量数据;在“数据分析层”,通过首创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人工智能及数据融合技术的快速分析处理,形成即时有效的路面质量评估信息;最后在“策略发布层”,针对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差异化需求,分别发布面向节省预算的路网管养策略、面向延长寿面的路网管养策略,以及面向提高行驶质量的道路管养策略。策略自动生成发布,可极大提高道路管养的效率和智慧化。
记者了解到,该技术的产业化工作已经开始启动,已经获得了大张江的产业孵化基金,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彻底解决中国各种公路的道路检测问题。(本报记者 吴苡婷)
http://www.duob.cn/pdfview/default.aspx?nDate=171108&nPa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