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一年之内同时囊括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在上海高校的“科学之路”中并不多见。在刚刚揭晓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同济大学一举捧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其中,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童小华教授领衔完成的“航天重大工程的遥感空间信息可信度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成功用于嫦娥探月、测绘卫星、载人航天和国土资源调查等重大工程。
李杰教授建立了工程随机系统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为重大工程结构的动力灾变分析和抗灾可靠性设计提供了关键理论基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成为首位获得本领域权威学术成就奖“弗洛伊登瑟尔奖章”的亚洲学者。朱合华研究团队攻克了在城市高密集地区建造地下空间面临的关键难题,助力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地下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在大型风电水电机组低频故障诊断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的何斌教授更是成为今年上海最年轻的获奖人才。
除同济大学以外,交大、华理工、东华、上大等高校在工程技术科学、动力电气、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均有获奖。
本报记者 马亚宁
版面链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7-01/09/content_4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