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新上海网:千余名华人学者搭国际学术交流华语平台共话前沿学科

来源:【中新上海网】   时间:2014-07-03  浏览:

  中新上海网7月3日电(黄艾娇 许婧)来自大气、海洋、地质、生物等多学科的海内外千余名华人学者2日齐聚上海,在“正宗”国际学术会议上用中文共话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热点,展望地球系统科学未来发展前景。
  当天,为期3天的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引人关注的是本届会议的形式,虽然与会者中权威云集,但会上采用中文交流,实际上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了华语平台;二是没有开幕式和主席台,开始便是“开门见山”的学术交流;三是与会者无论是院士还是年轻学子,共同讨论并轮流在分组会上作报告。
  来自国内外的8名知名学者进行了大会报告,介绍了从青藏高原环境到南海大洋钻探,从气候变化到行星科学等各方面的最新进展。会议期间,主办方还组织发布了中国重大相关研究计划的重要信息。
  “地球像一个人,需要将他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在会议期间始终强调“地球系统科学”,不是“各门地球学科加起来”,它源于“全球变化”的研究,而“从地球表层到地球内部”、“从地球形成到现代过程”的研究又把“地球系统科学”推向了“穿越圈层、横跨时空”的新阶段。而地外星球的全球变化,正是研究地球演化早期最好的参考,地外星球的“地球系统”能够开阔研究思路。
  汪品先指出,“地球系统”是一个有机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它过于复杂,应将其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而这就迫切需要在理论、方法和思路上的探索与创新,需要跨学科的交叉。大会的一个最大亮点就是“学科交叉”:海、陆结合,古、今结合,地学与生命科学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而学科的交叉又特别需要面对面的交流,使用华语有利于跨学科的深度交流。
  本次大会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共设置了“生物演变与环境”、“海洋与气候”、“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深部过程与行星循环”、“深海资源与技术”、“地球系统动力学”及“地球系统科学与资源环境问题”七大主题,下设有19个专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大会还特邀了上海近20所小学、初高中的地理教师及科普教师与会,参加会议期间举办的“地球系统科学科普一小时”活动,与科学家们就地学科普教育的内容、形式进行了互动讨论。汪品先院士表示,科学家们将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用中文来表达,有如“直通车”般直接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学普及。

  http://www.sh.chinanews.com/PageUrl/2014731918377.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