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市每年厨余垃圾产量不低于6000万吨。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厨余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堆放,处理方式仍然以传统的焚烧、填埋为主。而实践证明,通过不同的资源化处理技术路线,可以获得沼气、生物柴油、有机肥、高蛋白饲料等产品,实现循环利用。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中国城市厨余垃圾的资源化之路呢?
今年暑假,同济大学中韩大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开展了主题为“中韩餐厨垃圾回收模式的对比研究”的社会调查,他们发现单靠后端的厨余垃圾回收很难解决中国厨余垃圾回收的实际问题,应该在回收模式上进行改进。
厨余垃圾另一个巨大的供应来源是大型单位的食堂,以及餐厅和酒店等。在调查中,实践团队发现,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比如按照有关政策,高校的食堂应该是按照重量缴纳一定的处理费用。但高校以前的做法往往是把食堂的餐厨垃圾直接卖给农户喂养牲畜。一个是需要付费,一个是可以赚钱,因此,尽管有被发现和查处的风险,很多高校仍是上交一点卖一点,求得两边收支平衡。这不仅对于厨余垃圾的回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还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
实践团队成员潘辰介绍说,厨余垃圾处理是个有利可图的领域,厨余垃圾的处理还是应该走市场化的道路,应该培育一些能够进行大范围资源化的科技企业。在调查中,实践团队发现有很多企业已经具备了资源化能力。比如上海铭新环卫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餐厨余物饲料成套设备”,通过封闭化、连续化、程序化的设备操作,可以将厨余垃圾加工成为动物蛋白质饲料。
http://www.duob.cn/pdfview/default.aspx?nDate=130927&nPag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