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中青在线: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向全体本科生开放

来源:【中青在线】   时间:2013-09-04  浏览:

  中青在线讯(记者 周凯) 宋庆龄基金会“大学生环保践行者”全国第一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拜耳青年环境特使,获国家环保部 “环境友好使者年度创新奖”,拥有6项水体治理国家专利……让人想不到的是,集如此多荣誉于一身的同济大学大四学生陈宇鹏并非环境专业出身,而是地道的文科生,来自同济大学法学院。
  “我非常感谢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展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正是因为我从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讲座和论坛等活动中学习、探索,才让我一个非环境科班的学生能取得今天的这些成绩。”陈宇鹏同学说。
  陈宇鹏仅是过去两年来,众多深感受益于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子中的一位。
  记者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获悉,自今年9月新学期起,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将联合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面向全校在读本科生开设“可持续发展公共选修课”以及“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包括刚入学的2013级大一新生,辅修专业将采用“公共选修课、公共讲座和课外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据相关老师介绍,选修“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的同学,一般需要利用3个学期的学习时间,完成7门可持续发展公共选修核心课程、15次国际知名专家的讲座听课和64学时的相关课外实践环节,合计450学时,通过相关考核后,即可获得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证书。为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的学习,同济大学还将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同济大学校长裴钢院士表示,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同济大学积极致力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行动。目的是让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之外,树立起强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将来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李风亭教授表示,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迫切需要兼具可持续发展理论、科技专业特长、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和行动领导力的新型复合型优秀人才。此举是为了更好地造就和培养一大批未来能引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同济大学面向全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始于2年前。2011年9月,同济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首次推出《低碳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城市》、低碳建筑与人居环境》两门可持续发展课程。选读该课程的不仅有来自同济大学建筑、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等工科、理科学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医学、艺术类学生,涵盖了大一至大四的各个年级。主讲教师,既有同济大学绿色建筑、新能源、交通、绿色经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以及部分特别聘请的校外知名学者。
  为了将“可持续发展教育”向全校学生辐射,同济大学此后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跨学科大型公共选修课《可持续发展与未来》。来自学校14个学院、34个专业的800多名学生选修了这一课程。学生们普遍反映,这促使他们开始积极思考如何以自身所学专业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作为面向研究生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项新尝试,2012年9月,同济大学首次推出面向全校研究生的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项目,包括“环境法与可持续发展”、“交通与可持续发展”、“设计创意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等8个专业方向。约200名研究生主动申请了该专业,在完成相关核心课程、辅修专业课程及论文撰写之后,获跨学科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证书。
  “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项目实施一年来,研究生们深感受益良多。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研三学生左春阳辅修的是“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他说:“作为未来的一名结构工程师,我相信自己将来能在工程中自觉地融入绿色、可持续的理念。”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研三学生徐婷说,“我们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这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新的领域,不仅对可持续发展理解得更深了,而且还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从身边、从校园做起。”
  今年9月,可持续发展辅修专业在继续面向研究生的同时,还向同济大学全校本科生拓展,同时面向本科生新开设7门可持续发展核心公选课。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3-09/04/content_8996608.htm#blz-insite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