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规划院的周珂一行向紫云村村主任李靖了解当地的情况。
早报记者 李云芳 发自雅安宝兴
周珂被戏称为同济规划院的“司机班长”,这次在宝兴他再次“兼任”司机一职。
负责灵关镇的周珂一组分成三个小组,两个小组沿着灵关镇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挨家挨户进行调查,周珂开车带着吴斐琼、张雅作为第三组,专门调查外围大山里面的村。
(一)
7日晨,在宝兴建设局测绘办主任陈宝明陪同下,周珂等向紫云村进发。
陈宝明指点着经后山村沿紫中路向紫云村进发。刚进后山村不久,电话联系紫云村的乡干部骆开华被告知紫中路前一日因塌方被阻断。
车子掉头到灵关镇接上骆开华,转而经大渔村沿紫西路向紫云村驶进。这就绕远了,走紫中路只有17公里,走紫西路就得20多公里,而且有一段2-3公里长的烂泥路。
经过大渔村时,周珂说前一天在大渔村走访,有一户人家花30万元刚建好房子,就发生了地震。房子没事,但后面靠着的山快要垮下来了……
车里一片唏嘘。
(二)
经过一个小时的行驶,10点左右,车子抵达村委会所在的紫云村四组。
周珂等三人先对照着地形图,观察紫云村的实际地形,拍照。又让村主任李靖一一指出各村组的分布点,以及潜在安置点的位置。
随后,对照着情况调查表了解紫云村各组的户数、人数、宅基地的大小、房屋倒塌数、公共设施破坏、村民安置意愿等情况,吴斐琼一一填入表中。张雅则按着计算器看总数相加是否准确。
周珂又着重询问了该村目前的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的设想。
李靖说,目前主要是种植山木、药材及外出务工。对于产业设想,他想搞一些特殊养殖,如石蛙、雅鱼养殖等。他又介绍说,紫云村空气好、环境好,希望有人来投资开发休闲产业。
(三)
11点左右,周珂又让李靖领路来到潜在安置点黄果坪现场查看。
看着山上的森林,周珂表示,紫云村所在的山里不缺木头,可以尝试建设木结构房屋,既有特色,又能防震。
几分钟后,车子开到黄果坪。周珂发现此处颇为开阔,地形也相对平坦,旁边还有一条河沟。他指着四周的小山说,小山还能够对外层大山可能的地质灾害起到遮挡作用。
有一条宽阔的未硬化的土路穿过黄果坪。李靖介绍说,这条路原本往北可通宝兴,往南可通芦山,但“5·12”地震时山崩堵塞了道路,至今未通。
周珂认为,打通这条路,可作为应急通道,做成3米多宽的乡村公路,成本不会太大。
(四)
看完黄果坪,已是中午,李靖将大家拉到自家吃饭,村支书苟必姜也赶了过来。
李靖拿出当地产的一种茶喝,还端上了当地产的一种“野油菜”,味道都不错。
周珂认为当地缺乏休闲和旅游的吸引项目,没法留住游客。尝到茶和野菜味道不错,他建议尝试搞定制服务,哪里需要就对口满足哪里,一般只需要物流寄送。
话题又转到安置的问题,周珂建议集中安置。他举都江堰的例子,称可将各家猪圈集中建设,每家一格。
在来的路上,周珂观察到,村民都在房屋附近种菜。他说,如集中安置,还可以就近给每家规划出一两分菜地,“不能说做饭时为了一把葱还得骑摩托车去拔,给每家规划一两分菜地还是有空间的。”
紫云村的调查结束后,周珂驱车原路返回,赴后山村和安坪村调查。
比起紫云村,后山村的潜在安置点不怎么如意,一个太小,且在陡坡上;另一个在河谷里,旁边遍布地质灾害点。“这个地方真恼火,真恼火,得再看看,再看看”,周珂不停重复。
安坪村干脆连适宜安置的地点也没有,因为到处都是地质灾害点。
下午6点多,直接回灵关镇。周珂还要趁着晚上7点封路前开车回成都,去接抵达的第二批人进来宝兴。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3-05/13/content_767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