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青年报】同济三年内建百间“迷你版”小教室

来源:青年报   时间:2012-01-04  浏览: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朱文娟 可移动的单人课桌椅,既可移动,又可翻转的双面大白板,一左一右双投影……这是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教学北楼的107、109两个新改建启用的讨论式教室。由于只能容纳30个人左右,所以这两间教室相比一旁的大教室,更像是“迷你版”。据了解,同济大学目前已有12间这种适宜师生互动的小教室。三年内,该校计划建设100间这样的讨论型教室,占到整个本科生教学用教室的近1/3。
  为增加师生交流 同济已建成12间迷你教室   
“这是为推进学校卓越课程计划实施,适应授课方式、训练方式、评价方式改革的需要而专门推出的一项教室改建工程。”同济大学教务处老师告诉记者,所有这些小教室,都是推倒原先的教室新建的。与一般教室少则可以容纳40多个人,最多甚至可以容纳200多人相比,这些只能容纳30个人左右的小教室只能算“迷你版”教室。“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位老师告诉记者,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老师习惯了站在讲台上的填鸭式教育,“讲完就下课了,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新建的小教室,课桌椅可以来回移动,白板可以根据老师的位置在教室内任意活动,老师可以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而是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师生之间可以面对面,也可以肩并肩围坐在一起。学生可以随时提问题,减少距离感。”这位老师认为,小班式教学将是未来的趋势,“我们计划将原来的大课也压缩到每班90人左右。”
  记者了解到,目前同济大学已有12间这样的小教室。将来,还会根据这些小教室的实际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第二期小教室。“我们的总计划是三年内建成100间小教室,全部用于本科教学。”记者了解到,目前同济大学投入本科教学的大小教室共有200多间,改造后研讨式小教室将达到该校本科生教室的近1/3。据介绍,在计划建设的100间小班化教室中,一部分是在同济大学学校层面建设,分别建在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主要用于基础课教学和部分专业课教学;一部分建在该校的各学院(系),结合各院系学科专业特点而建,主要用于各专业核心课程。
  投入使用后受好评 将会给老师带来教学压力
  这位老师坦言,硬件的改造,不代表代课老师就一定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当然,这样的硬件无形中会增加教学老师的压力,我们鼓励老师提出申请,主动到这种研讨式教室上课。但是如果老师觉得有压力,也可以选择到普通教室去上课。”这位老师表示,整个教室改造计划,都是同济大学“卓越课程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内容。
  记者了解到,自去年起,同济大学启动了“卓越课程行动计划”,目的是对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等重要课程,实施“授课方式、训练方式、考试方式”三个方面的综合改革,大力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小班制等授课方式,为学生设计综合性作业、设计结合课程的创新性项目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训练,将其贯穿于课程教学,并实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多元化。
  今年暑假过后,首批改建好的小教室已经投入使用,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好评。记者在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还看到了这学期学校教学质量督导组的一批专家在听课后反馈过来的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其中就有对卓越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褒奖:“岳继光教授的这堂讨论课,课堂互动性强,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