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为了共同的梦想”之气候变化会议上的中国观察员
来源:国际在线
时间:2011-12-29 浏览: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策):“气候变化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了,包含其中的更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权利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让各个国家不肯让步,也使整个谈判进程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样的见解并非出自政府谈判代表,而是来自一位中国大学生。同济大学的李敏霞,谈起当年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感受,对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这一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自1995年起每年都会召开缔约方会议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伴随国际社会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重视,近年来的每次会议都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从哥本哈根、坎昆,再到德班会议,当人们聚焦谈判桌前激烈博弈的各方谈判代表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民间观察员也组成会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敏霞和她的同学黄静水就是这样的“观察员”。
李敏霞的参会缘自她的法国同学:“是因为有4个在同济交换的法国学生以她们学校的名义申请了一个观察团的身份。她们认为自己代表的是发达国家,所以想邀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加入到她们的团队中。正好她们在同济交换,所以就想找同济的学生加入。我和黄静水是在同济大学碳减排小组里面的,这个碳减排小组做的研究就是跟气候变化碳排放相关的。我们当时在内部进行了一个选拔,然后再结合平时在团队里的表现情况,择优取了两名学生参加会议。”
这是中国大学生第一次作为观察员身份参与气候变化会议。第二年,同样来自同济大学的陈书怡和李青青飞赴墨西哥,参加了坎昆气候变化会议。
初次参与这样的国际会议,让几位中国年青人深切感受到不同国家与地区,各种环保组织、民间人士的热情。一位将自己装扮成北极熊的模样女士让李敏霞她们印象深刻。那位女士反对人类滥杀动物,倡导每个人选择素食,为保护自然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她甚至为了宣传素食主义卖掉了房子,辞掉了工作。李敏霞这样认为:“虽然她的做法有些极端,但是这种形式还是很引人注意的,周围也围了很多群众在问她问题,也是让大家或多或少都会地注意一下自己在饮食等各个方面的行为吧。”
会场外各种活动的热烈氛围使来自民间的人们受到极大的鼓舞。黄静水在现场见到了一位身背雪橇的瑞典女孩,正当大家还在疑惑的时候,她们看到雪橇上贴着的一句话“Save our snow”。原来这个女孩是在通过这一方式呼吁人们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尽快采取行动。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理念的活动令人目不暇接。至今谈起,黄静水依然对从中感受的强烈民众呼声感叹不已。
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日趋艰难,谈判桌前每每传来令人忧虑的消息。然而,置身其中的观察员们却始终保持着一份不曾改变的热情。参加坎昆会议的陈书怡对记者提到自己参加的一个政府发布会。虽然在提问之后并没有获得想要的答案,而与身边一位来自北欧的非政府组织代表的沟通却令她获益非浅。
陈书怡说:“更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平台帮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NGO(非政府组织)沟通,对我们整个低碳也好,或者碳减排也好,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有更大的帮助,民间的这样的一种沟通能够更多地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实际的问题。”
能够参加举世关注的气候变化会议,成为她们人生中十分难忘的经历。从回校后与身边老师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到各种交流与讨论、反思,再到学校碳减排小组的活动变化,说起这一经历带给自己的影响,每个人都滔滔不绝。不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她们都选择继续在环境领域前行。参加气候变化会议不仅让这些年青的中国大学生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使她们更深地体会到在应对气候问题上,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加强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陈书怡告诉记者:“在国际会议这个大舞台上,其实是需要我们去相互理解,相互有一个利益的理解,这样才能够达到一个agreement(协议)的平台,最后促成整个协议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