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有依水而建的传统,上海世博会也不例外,母亲河黄浦江横穿世博园,后滩公园水系、白莲泾以及大大小小的人工景观水体系统交汇期间,创造了一个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共空间。请听报道:人水和谐的世博水环境。
[实况:这就是后滩公园,水就是从那边源头流过来,逐渐从污水变成清水。。。。]
走进位于C片区的世博后滩公园,一幅都市田园的宜人风光映入眼帘,在长达1.7公里的狭长河道中,半人高的水葱、芦苇等挺水植物长势正旺。项目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张饮江教授告诉记者,眼前水绿交融的后滩公园水系,美化环境还只是她的一项附属功能,其主功能堪比一座污水处理厂。
[实况: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水生态工程集成先进技术体系,经过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土著微生物等生物群落配置构成的生态净化功能区,生态调控和净化黄浦江水。]
张教授说,这个“污水处理系统”能将源头黄浦江劣五类水净化为三类水,每天处理的2400立方净化水,不仅可以提供给世博公园水景循环用水,还能满足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张教授特别指着水中绵密的沉水植物略带自豪的说,这些“水宝宝”对水质相当的挑剔,而仅这项让他们“扎根生长”的技术就凝结了他们10多年的研究成果。
[实况:沉水植物非常难种,首先要有一定的光合作用,黄浦江的水没有透明度的,我们通过浮游动物技术,把里面有机物,污染物吃掉,透明度一下提高的时候,沉水植物一下子就下去,扎根,长的时候又净化水。]
位于世博园区东部的白莲泾是园区唯一一条与黄浦江相连的天然河道,早前因为每到夏季开满白色的莲花而由此得名,然后如今的白莲泾由于长期受到沿岸和工业污染源的影响,不仅白莲花早已难觅,浑浊的水体也使鱼虾日渐稀少。负责白莲泾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的同济大学杨健教授告诉记者,他们采用了生态浮岛和生态墙等技术手段,力争让莲花朵朵的美景再现。
[实况:因为水比较深,直接在上面种水草,长不起来,我们就提供了飘在水面上可以提供水生物成长的载体浮导,水生物很发达的根系,净化水中的污染物,慢慢形成一个很好的水生态环境,生出小鱼小虾。]
此外,园区内不少场馆内外还分布着为数众多、大小不一的人工景观水体,设计团队将水体与绿化和周边风道设计紧密结合,形成水体微气候,在炎夏为游客送去丝丝凉意。同济大学徐竞成教授说,他们还在封闭水体健康维护、水生物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试验,期望在世博以后能够把这些理念,成果,用到以后的城市建设、改造、发展过程当中。
2010年05月28日 《SM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