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团市委和同济大学相关负责人看望李耀达

来源:青年报   时间:2010-03-19  浏览:
  西部支教志愿者李耀达患癌遭遇就业困境的消息经本报的报道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昨天,赵凤贤与两家愿意为她提供工作机会的医疗单位进行了面谈。团市委和同济大学有关负责人也前往李耀达的家慰问,并表示将尽力帮助李耀达夫妇。当天,还有一位八旬老人特地赶到本报,递上5000元现金,希望由本报转交给李耀达夫妇。朱莹本报记者 瞿艳花
  团市委同济大学看望李耀达
  昨天下午,团市委学生部副秘书长徐速和同济大学团委副书记董爱华来到位于浦东新区周浦镇的李耀达的家,转达了大家对于他的关切之情。
  徐速和董爱华特地去商场挑选了一款会跳舞的海宝,李耀达年幼的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李耀达眼中充满了愧疚之情。为了治病,家中能省则省,儿子身上穿的所有衣服都是亲戚家淘汰下来的,纸尿布也只是偶尔用之。
  “我只想有份正式的工作,有‘四金’,来解决掉一部分高昂的医药费。”面对前来探望他的同济大学和团市委的有关负责人,李耀达反复强调。因为生病,他所欠外债达十几万。去年,他又一次住院,医院让他预付7万元医疗费,这让全家陷入了住不住院的激烈讨论中。
  “缴纳的综合保险只能报销其中的两三万,如果有一个缴医疗保险金的工作,压力将小很多。”李耀达坦言,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性质决定了他必须玩命加班,他希望有一个稳定的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工作。
  徐速代表团市委向李耀达送上了慰问金,在了解了情况后,徐速表示,他会将两人的具体情况带回去和领导协商,尽量为李耀达推荐合适的工作,并对他的看病需求提供一定帮助。
  李耀达的病情也牵动着母校的心,今天下午,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和学生处的领导也将上门慰问,为这对“志愿者夫妇”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妻子已与两家单位面谈
  “我不担心自己,我更担心妻子的工作问题。”李耀达说,昨天,妻子赵凤贤与通过本报表达愿意提供工作机会的两家医疗机构进行了面谈。其中一家是男子医院,他们表示可以提供赵凤贤与原来那家医院相等的年薪,但是赵凤贤还是有些犹豫。
  “大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在医院内科工作,对医院提供的外科岗位我不太有信心。”赵凤贤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很想去,但是担心无法胜任工作。
  赵凤贤原来在嘉定南翔镇的一家镇级公立医院工作,从周浦到嘉定,每天单程就需要花费两个小时,但是她喜欢这份工作。
  对于是否就职这两家医院之一,虽然还未最终确定,但赵凤贤还是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八旬老人来本报捐5000元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祝他早日康复。”昨天下午,一位83岁高龄的老太太揣着5000元现金找到了本报,希代为转交给癌症志愿者李耀达,郑老太太告诉记者,她和老伴看了报道后,非常同情这个“自学成才的有志青年”,捐钱只是略表心意,鼓励他继续坚强地生活。
  李耀达的遭遇让两位老人非常唏嘘,郑老太太感慨道,“他上有老,下有小,太不容易了。”商量之下,老人决定从退休工资里拿出5000元帮助李耀达,子女并不知情,“我们决定了就好了,做好事是应该的。”因为老伴腿脚不便,郑老太太遂代表丈夫来到本报,希望由报社代为转交这笔捐款,“祝他早日康复!”
  好心人的帮助让李耀达夫妻非常感动,“谢谢,太感谢了。”李耀达告诉记者。
  ■链接
  2003年,李耀达曾作为同济大学房屋与建筑工程专业的自考生,被学校团委破格录取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中的一员,来到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建设局支教,并在那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2005年,他和妻子一起回到上海,从事3D效果图的设计工作。
  如果没有那场“癌症”,李耀达和他的妻子,会像许多年轻的白领一样,过着平淡而富足的生活,然而一切都偏离了轨道。 2006年,李耀达突然患上下颌骨成釉细胞瘤,2008年肿瘤恶变,至今已动了3次手术,负债10余万。因为病情,从今年1月开始,他就被原单位辞退,妻子也因为照顾生病的丈夫无暇应付执业医师的考试,因无证而面临被医院辞退的境地,两人的生活逼入了窘境。
  2010年3月19日  《青年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