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本市评出大学生十佳创新项目

来源:新闻晚报   时间:2009-05-31  浏览:

  晚报讯 昨天,在同济大学举办的首届“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上,来自同济、交大和上海大学等高校的10件项目被评为最佳项目。论坛上,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傅建勤提出,大学教育改革如同中小学,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生,一样要改革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育模式。
  “在千米级部分外锚斜拉桥模型试验研究中,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但通过和老师、师兄师姐的交流,常常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来自同济大学的刘立宇谈起自己的研究收获时表示。
  像小刘这样和队友们“硬”着头皮搞创新项目,带教老师只是在关键时刻给予指点的“师生”合作模式,受到市教委的大力推举,傅建勤告诉记者,“这次创新论坛注重学生思考的 ‘过程’,而非最后的科研‘结果’。对于本科生来说,要得到科研成果未免有些强人所难。我们鼓励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老师的作用应退到引导的位置上去,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不少参加此次创新活动论坛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不仅在于改善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借此契机和同窗校友之间培养了合作伙伴的关系。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变色衣的设计及制作研究”小组成员表示,“成员之间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实践方法。为了最终能够制出最佳的成品,我们必须要学会几个软件的使用和一些光学理论的知识与运用。 ”于是,小组根据每个成员的不同兴趣和长处开始了分工合作,让每个同学在做项目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心。
  论坛专家组认为,从这一批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来看,既反映了大学生对身边生活的关注,许多项目都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又体现了大学生对科学、对工程的热爱,以及良好的科学和工程素养。
  2009-05-31   新闻晚报

                170项优秀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在同济大学展出
  昨天,全市170项优秀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在同济大学展出,内容涉及理论科学研究、人文社科研究以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发明创造。这是“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首次成果集中展示。
  作为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自2007年启动以来,已累计资助1971个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万元资助。截至目前,参加活动计划的大学生达7191名,覆盖了理、工、文、管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还有大量交叉学科项目。这使大学生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期间,同济大学学生刘立宇等完成了《千米级部分外锚斜拉桥模型试验研究》项目,希望通过模型试验进一步提高斜拉桥的跨度,得到专家好评。他表示,之前学习知识只是以考试为目的,而参与这种创新活动激发他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更能发现自身不足,提高学习主动性。复旦大学化学系的刘嘉参与了有序磁性介孔材料的研究,将这种材料应用于吸附水中污染物质。他也体会到“从现象中总结出理论,再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乐趣。他的项目不仅得到本系教授指导,还获得跨系研究的机会。
  作为专家组代表,同济土木工程学院顾祥林教授点评此次活动成果时表示:“大部分创新课题来源于生活,学生研究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际应用价值,不少项目还体现出学科交叉。”他建议,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由教授将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划给本科学生去做,而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创新意识。他同时也指出,一些项目还存在“题目太大”、“缺少定量研究”等问题。
  昨天举办的首届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上,大学生投票推选出了“我印象最深的十佳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来自同济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交通大学的10个学生项目获奖。

  2009-05-31   解放日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