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深海为地球维系着生命的种子

来源:新民晚报   时间:2008-12-26  浏览:
  第七十一期新民科学咖啡馆专家介绍最新推论:深海为地球维系着生命的种子                 
 
     寒冷的圣诞夜,来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第71期新民科学咖啡馆的受众,收到了一份来自美国的“前沿科学礼物”。拥有最多深海下潜纪录的中国人——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质与地球物理系高级研究员的我国地球化学家丁抗博士,用他过往17次深海下潜的所见所闻,揭示了深海的魅力。同时,丁抗介绍了科学界的最新推论:深海为地球维持着生命的种子。
   
稀奇古怪的深海   
     稀奇古怪,是丁抗博士昨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令科学家不得其解的种种深海现象,核心是热液活动——喷发沸水的海底。所谓热液,是海水深入海底山脉的断裂处,在被岩浆加热的过程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它的最高温度可达410℃。    
     热液还具有很强的携带金属的能力。当强氧化态的海水和强还原态的热液突然在海底相遇,构成了一个热力学的非平衡体系,这便给生命的产生提供了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于是,围绕着热液,在没有阳光和氧气的海底,形成了一个稀奇古怪的生物群。“它们和光合作用无关,通过化合反应获得能量。”丁抗介绍说,据现有记录,热液生物能生活的最高温度竟有121℃。  
     有心脏有鳃没有嘴巴和消化器官、每年生长速度最快可达85厘米的管状蠕虫,身背光斑、能辨别可见光的虾,有眼睛却甘愿放弃视觉功能的鱼……目前,科学家已在全球100多个热液体系中发现了550种以上的新物种,这个数值正以每月大约2个的速率继续增长。“2500米深的海底,生命非常茂密,几乎比亚马孙河还要繁茂。”
   
祖先可能在深海  
     这些特殊的深海生物群落,对科学家最大的吸引力,不在于奇形怪状,而是它们和生命起源之间的关联。丁抗指出,这些生物在基因序列上,远远早于恐龙,远远早于目前教科书上最早的宏观生物。它们可能是地球生物共同的祖先。   
     据丁抗介绍,海面200米以下的深海,是一片漆黑的环境。有趣的是,科学家在漆黑中发现了能以光为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的细菌。于是,科学家们推论:如果生命最初是从热液中产生的,那么,也许从某一时刻起,热液中有了微弱的光,有一部分生物学会了用光获取能量,这部分生物逐渐演化,才有了人类。不过,热液中的光从何而来,目前仍不得而知。  
     科学研究证实,大西洋洋底的岩石和火星上很类似。这种3铁橄榄石和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氢气——这正是产生热液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既然火星上有类似大西洋洋底的岩石,既然火星上已被发现水的痕迹,那么至少能推断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如果现在火星表面或深部还有水的存在,那么,火星上或火星内部至今可能还有生命。
   
上天容易下海难   
     巧合的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热液生物群,是1977年在格拉帕戈斯附近海域,这个著名的岛屿正是当年达尔文发现进化论的地方。世界上第一艘深潜器,是美国的“阿尔文”号,1963年研制成功,下潜最大深度近5000米。“从那时到现在,我们远远没有走遍海底。”在目前已证实的分布在大洋中脊的热液喷口,仍有90%地点未经考察。  
     世界各国深潜器,能到达的最大深度为6500米。而地球上最深的海底,近12000米深,目前没有任何潜器能载人到达那个深度,这就是所谓的“上天容易下海难”。我国正在研制的7000米深潜器,尚未下水。在深海领域,我国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
  2008-12-26  新民晚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