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上海市台联副会长
“老张,有个重大的事情需要你去办一下。”上周四的下午,同济大学建筑材料专业的张雄教授正坐在办公室,准备接下来的课程。接到这个电话,张教授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是赈灾的事情,这是目前全国的头等大事。”电话那头接着说道,“现在我们推荐你去做这次奥运火炬上海接力的火炬手。”
张教授还有一个身份———上海市台联副会长。现在常住上海的台胞有3000人,算上经常往返两地的台胞,这个数字达到了30万。这次奥运火炬在上海传递,总共将有5位台胞火炬手参与传递。
今年51岁的张教授,出生在福建泉州,至少有5代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台湾。“文革”后恢复高考,张雄考进了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做了老师,直到现在成为二级教授。周五下午,记者和张教授约好,在他的办公室和他聊了关于火炬手和两岸的一些问题,“我去跑火炬,弥补了圣火不能到台湾的遗憾。”
“能够成为火炬手,这个荣誉,不是我的,而是整个台胞的。”张教授告诉记者,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次奥运圣火不能进入中国台湾传递,“我做火炬手,是去弥补圣火不能到台湾的遗憾。这其实也是在透露一个信息,就是祖国这个大家庭没有忘记台湾。”
当张教授上周四接到台联的电话时,他的第一反应与抗震救灾有关,最近一周,张教授所在的同济大学和上海市台联都组织了捐款活动,“火炬接力从江西站开始,也有赈灾的相关活动。我想这次我参与的火炬接力,不仅是以前的传递和平、友谊的奥运精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爱心。”
捐款后,张教授认为,等到抗震救灾结束后,就要轮到重建家园的时候了,“我可以发挥自己专业上的优势,给出建议。我现在已经向学校的党委提出意见,希望党委能够出面。”
2008年5月23日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