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国产新能源车为何难以上市?

来源:东方早报   时间:2007-11-05  浏览:
     从1999年国家清洁汽车行动计划起动开始,国家投入巨资用于对纯电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进行开发,在技术和产品层面都取得了不小成绩。其中,“十五”期间,国家与企业为新型能源汽车项目的总投入超过24亿元,预计到2010年总投入将累计达到75亿元。

     今年以来,我国的汽车企业也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展示活动,但新能源汽车上市却还只是“云中看月”。

     本期我们邀请在这方面有长期研究的专家一起探讨,新能源汽车离我们有多远?

     栏目主持人:陈云

     主持人:今年9月的法兰克福车展,新能源车集体“绽放”是最大亮点,尤其是大部分新能源车都有了量产计划。而在国内,我们也经常听到企业发布推出新能源汽车的样车,一时间,我们似乎一下子都进入到与世界同步的汽车时代。两位前辈都是长期从事或关注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请问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程振彪(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近年来,清洁燃气汽车发展很快,主要以城市公共用车和出租汽车为主。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在商业化方面取得进展,从2003年东风电动车辆公司与武汉市公交企业组建的国内首家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开始。

     轿车领域商业化目前还有一定难度。除了制造成本高,混合动力汽车在研发上对若干关键技术的研发还不够深透,现今达到的水平与实际使用要求还有差距,如发动机优势尚有待改进。同时,行业缺乏完整的检测和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和商用化。

     余卓平(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现在,大家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未来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从1994年第一辆燃料电池汽车出来到现在只有短短10年几年的时间,它的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上海的人可能知道,上海有一段时间出租车都采用双燃料,这都是清洁汽车行动计划里面推广出来的。现在我们在混合动力方面的技术性能也挤入国际先进水平,在一些点上还有优势。如我们有两辆第三代的超越系列的燃料电池轿车,去年11月份在巴黎举行的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上参加比赛。我们的氢能消耗也就是燃料消耗是最好的,我们的噪音相对来说也是最低的,从这个指标来看我们自己的技术也进入了国际先进水平。从技术层面上说,国家“十一五”计划明确关键还是聚焦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就是技术性能要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期间将来的关键是要提高可靠性,如何降低新的零部件的成本,这样能够使得它往市场上推广。

     主持人:在上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第五届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余教授提到,十五期末,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布局。除了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外,国家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动力蓄电池的检测基地、电机的检测基地、燃料电池的检测基地。包括还在推动其它新能源的发展,包括柴油轿车的使用、混合动力汽车的示范。但距离私人消费看上去还遥遥无期。请问主要是哪些方面的原因?

     余卓平:目前,我们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论是研发、公共平台的建设、商业化示范标准的上面已经形成一个链,但是这个链没全,我们还缺乏财政政策的支持,在销售市场上是怎样通过财政来支持的,在使用市场上如何通过财政来支持,只有这个政策出来了,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这个循环链的作用下面,相信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会得到非常快的发展。

     目前,我们想要利用两个契机,一个是北京奥运会的契机,现在北京奥运会园区里面已经提出了零排放的理念,再一个是上海的世博会也提出零排放交通的理念,这应该会加速推动我们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

     程振彪:如果按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步伐看,目前发展比较顺利的还是天然气为能源的汽车。据统计,我国现有天然气用户接近30万,但在全国汽车用户中规模还比较小。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成本高售价也高,目前政府也没有优惠政策及对排放法规等方面的强制措施,私人使用的混合动力乘用车难以推广普及。

     生物燃料类汽车主要是推广乙醇汽油车,由于主要原料是玉米和高粱,大规模推广会引起食品价格上涨,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已经发文暂停用粮食生产乙醇燃料的项目。以煤制油为燃料的醇醚类燃料汽车项目,在该类燃料大量进入市场之前难以批准上市。而发展电动汽车总的社会代价和成本过高,难度也比较大。以氢为能源类燃料电池发动机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制造成本高昂,国外迄今为止的开发、试验及示范实践表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主持人:自1997年丰田率先向市场推出Prius牌混合动力汽车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60万辆。据有关统计显示,在2000~2005年期间,全球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增长了近6倍之多,其中丰田和本田占有很高的比例。其中,在世界范围内,以美国市场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需求最为强劲。2006年混合动力汽车总销量达到25.6万辆,预计今年可能达到34.5万辆。我想知道,除了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

     余卓平:在国外推广新能源汽车由四个环节全面推动:一个是开发环节,对于全球领先的汽车公司来主产,除了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点,实际上在国家层面也都有投入;第二是在营销环节里面,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等地方给予新能源汽车一定的财政支持。在运行环节,如欧洲的燃油税实际上就是运行环节里面补贴的问题。还有就是将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肯定是要靠政府来推动的。

     程振彪:据分析,混合动力汽车在美国和日本受欢迎,除了政府实施了严格的排放法规、燃油经济性指标要求及执行严格到位等因素外,与动力汽车贴近市场实际情况也有关。这些国家地区多数家庭都拥有两部汽车,其中一辆是用作上下班的代步工具,这种在市区内行驶的车,“走走停停”的时间很多,这正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所在。我们也注意到,随着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发达国家地区市场的应用也有从乘用车向商用车扩展的势头,其中日本甚至已经把混合动力技术应用到列车上。 

   2007-11-05 作者:陈云 东方早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