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的时候,笔者在沪上一校徽藏家那里,有幸见到两枚他珍藏的同济大学旧时的校徽,令我感叹不已。
此二枚校徽形制各异,一枚为银质盾牌形,长3.5厘米,宽3.3厘米,正面是蓝地白字的景泰蓝,一圈白色盾形框内,“同济”二字呈竖式排列,美术体、大而醒目,几乎占据了整个表面。另一枚为紫铜质地,圆形,直径大约2厘米,如同现在流通的5角硬币一般大小,颜色同上,所不同的是此校徽的正面文字,中间是蓝地白字的“同济”二字,左右两边却是白地蓝字,分别标着“国立”“大学”四字,均竖式排列,背面有“5309”编号,虽小却很清楚。两枚校徽均是别针式,用于胸前佩带。
这两枚校徽的品相算是中上,还是藏家多年前同家人一起去黄山旅游时偶然觅得的,价钱倒不贵。当时,他觉得自己能淘到两枚名校的旧时校徽很幸运,倍加珍惜。后来他偶然查阅史料,发觉此两枚校徽无论在构图设计,还是制作材质上,都有深刻的内涵。
先说银盾形的。据《辞海》解释,银盾有“护卫和拯救”之意。此校徽系1924年北京政府教育部批准该校改名为“同济大学”后的产物。校方为示纪念,同时又强调“同舟共济”之精神,故设计成此形状,并配以蓝地白字主色调。醒目姑且不说,其中还暗喻了“护卫民族之文化精英,拯救百姓于灾难深重”的道理。
紫铜圆形校徽的内涵则更深。此校徽系1927年当时的南京政府正式将该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后颁发的,其形制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藏者说当时的校方几经探讨后才定下了这种款式,既寓有民族文化,又告诉世人,这是一所国立大学,所秉承的仍然是“同舟共济”的办学思想。至于校徽仍以蓝白作主色调,则更暗示着“蓝天白云”下同济师生为振兴民族的顽强拼搏精神。
岁月沧桑,同济大学昔日的两枚普通校徽,在成为民间收藏的珍品的同时,也成为一种见证历史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