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未来的交通指挥和控制可尽在掌握之中。汽车行驶在路上,要去什么地方,车载卫星导航系统会提供详细的资讯,包括障碍物的提醒和速度的自动控制,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可以对汽车间隙和流量进行自动控制和调整,交通信号及监管也完全实现了全自动无缝覆盖,车载系统、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执法构成互动的有机联系的交通安全保证整体,这就是10月13日刚刚闭幕的“第14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给参观者描绘的智能交通情景。
随着中国快速迈进汽车社会,人们拥有和享受汽车带来的喜悦的同时,拥堵和事故造成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如何使汽车真正成为便捷且又安全的交通工具?目前这已经成为中国及世界性的共同关注的话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1994年创立以来,“智能交通世界大会”(ITS世界大会)第一次选择了在中国举办。
智能交通系统是为了追求安全、舒适和畅通的交通环境,通过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人、道路和汽车融为一体的全新智能系统。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是在全球范围内最权威、最具规模的智能交通领域的国际大会,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由欧洲、美洲或亚太地区三大区域轮流举办。各国或各地区的政府、研究机构以及企业等与智能交通相关的单位通过利用研讨会、技术展览和技术考察活动等形式的平台,发布和展示各自在智能交通领域里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及其系列产品。
此次ITS世界大会参展企业达到200余家,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展会吸引了许多中国院校和企业。比如,清华大学展示了其开发的“汽车行驶智能安全辅助系统”,它利用雷达、机器视觉等技术实时感知行车环境安全信息,自动判断行车安全性,发现潜在危险时,可以向驾驶者提供报警信息或自动控制车辆以保障行车安全;同济大学研发的“试实验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交通流监测和交通流状态预测,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驾车人提供出行信息;还有些企业推出了使一切交通违法行为无法逃逸的监测手段和设备。可见,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也带动并提高了智能交通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水准。
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的其他一些厂商也纷纷向中国观众展示了可以投入使用的智能交通设备及技术。由于国外企业起步较早,他们展出的ITS技术和设备更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丰田汽车的名为“驾乘智能交通之梦”系统。丰田把搭载着世界一流智能交通技术的雷克萨斯LS600hL特别版带到现场,以视频等形式来展示使用了毫米波雷达和立体摄像头的“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带全车速追踪功能的雷达巡航控制系统”以及“基础设施互动型安全驾驶支援系统”等未来型技术的开发进展。其自律系统可以通过各种车载传感器和信息通信技术为驾驶员提供安全支援;基础设施互动型安全驾驶支援系统是为了有效地掌握盲区的情况,与基础设施(包括路边设施、其他车辆所搭载的设备和行人所携带的机器等)进行无线通信,并将根据收集到的情况及时向驾驶员提供相关信息或发出提醒和警示的辅助系统。
同时,丰田还在这次大会上首次展示可以体验“预防碰撞安全系统”和汽车动态综合管理系统的驾驶模拟器。观众可以通过预防碰撞安全系统的模拟器充分体验在驾驶过程中,当系统判断出碰撞危险性很高时,制动助力系统及安全带收紧系统等发挥的作用。而汽车动态综合管理系统的体验,则能使观众了解到驾驶带有这一系统和取消这一系统的车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差异。另外,观众还可以通过模拟装置和视频等形式了解并体验丰田的车载智能通信Telematics的部分功能。在日本,丰田已经将车载智能通信Telematics投入实际应用。据悉,目前丰田正在开发适合中国使用环境的车载智能通信Telematics,以实现符合中国实际的个性化服务。据透露,未来的中国车载智能通信Telematics中计划包括紧急通知服务、话务员服务、新闻和天气预报等相关信息的实时查询服务等功能,现在,丰田正在对各项功能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
尽管我们现在已经从车载导航、交通电子化管制等局部体会到智能交通的味道,但是还没有感受过将驾驶者、汽车、道路和交通管理者联系在一起的全新智能交通系统给出行带来的好处,整个展览为人们描绘了这些美好的前景,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能交通会在不远的将来应用于中国及全球的道路行车和交通安全管理上,人们的出行将会变得更为便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