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湾体育场的运动员娱乐中心,在有美国特奥运动员驰骋的田径场上,在浦东游泳馆,他们的身影总能吸引不少眼球:流利标准的英语,与外国特奥运动员打得火热,同时耐心细致地引领他们体检、参赛……
他们一家三口是美籍华人,也是本届特奥会的志愿者:父亲林正浩是同济大学微电子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母亲高蓓莉是某微电子公司董事,而12岁的林穆云还是一名初一学生。“做志愿者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说。
繁忙的一天
黄金周本是全家出游或休息的时刻,而林家三口却过了一个特殊、繁忙的“志愿者假期”。
“我们日程都排得很满,运动员到哪我们就到哪。”林正浩说。他介绍,前两天,他们一家在江湾体育场为运动员健康计划项目服务。
“我们早晨7点就赶到那里,了解健康微笑、明亮眼睛、灵敏听力、提升营养、健美双足和趣味健身6个健康筛选项目的程序。运动员来了后,我们就分头带领他们一项一项地进行。”高蓓莉说。
“美国人(国际特奥会的官员)很讲求效率,很守时,任何事情都照时间表执行。因此,他们一到江湾体育馆,就跟我们说好了要离开的时间。我们不敢有丝毫怠慢。”
“一个检查完了,我刚想要云云休息一下,结果接了个电话说下一个代表团已经到了。我们二话没说又赶了过去……”
他们就是这样被“使唤”来“使唤”去。“往往一天忙下来,我们都累得浑身瘫软。但是,我们每晚回去,都会‘例行公事’,找云云谈心,听她说当天的见闻以及她的收获,同时也安排第二天的工作。”高蓓莉说。
我们在现场看到了很多“雷锋”
林家夫妇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我们是受雷锋影响最大的一代人,而在我们身边的志愿者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小雷锋’,他们一直鼓舞着我们。”
“检查视力时,很多智障人士根本分不清方形和房子的形状,分不清圆形和苹果。我看到,有的志愿者跑去买了苹果,反复教他们‘apple’、‘circle’……当运动员最后能准确地分辨出来时,有的志愿者在一旁喜极而泣。”高蓓莉说。
事实上,志愿者的工作要求只是领着智障人士进行体检。
“在浦东游泳馆,志愿者和运动员是一对一的,他们总是手拉手入场、出场。我记得当时一个运动员游完后,泳镜弄丢了。她的搭档找了另一名志愿者照看她,自己绕着游泳池找泳镜……”林穆云说。
“身边的志愿者们对工作的热情出乎我们的意料,有时他们刚端起饭盒想吃上一口,一接到任务就什么也顾不上了!”林正浩说,“以前生活在美国硅谷,周围人的这种义工意识都很强,回国5年,我同样感受到了国人的这份热情。”
当志愿者的初衷:塑造孩子的人格
谈起为什么选择这样度过“黄金周”,林正浩说:“对我们大人来说,当志愿者算不上什么,我想我们的英语应该能用得上,给予的同时我们也在收获快乐。我们主要是想让孩子学会给予,学会帮助他人,培养她的社会责任感。”
说起来有点讽刺,林正浩夫妇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他们第一次知道特奥会志愿者招募却是在回国后。“我们看到赵曾曾(特奥大使)的宣传图片,知道特奥会是在黄金周举行,马上就报了名。”林正浩说。
由于林穆云年龄太小,组委会开始不愿用她。“后来他们让我面试,主要考英语及我对志愿者的认识,这对我不是问题,马上他们就决定破格‘录用’我。”林穆云在一旁用流利的英语说道。毫无疑问,林穆云是4万余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批。
“在和智障朋友的接触过程中,我的确学到了很多。我觉得我和他们是平等的,甚至有时我比不上他们。他们很坚强,总是在不断地努力。”林穆云说。
“当我看到云云微笑地帮助智障人士,听到她每晚滔滔不绝地讲她的见闻,我知道她学会了很多,我确定我的选择是对的。”林爸爸说。
“她很想继续为明年的奥运会服务,可惜年龄太小,不满18岁。不过,现在上海这种义工服务氛围很浓,她有的是锻炼的机会。”高蓓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