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列自主研发A型地铁列车下线时速300公里高速列车已入制造阶段
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首列A型地铁列车,22日在上海下线,由此,大容量地铁列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历史。科技部部长万钢为新列车揭开红纱。
记者获悉,几乎与此同时,国内企业自主设计制造的中国首列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已进入制造阶段,将于今年年底竣工下线,并将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在京津客运专线投入运营。
A型地铁列车以及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动车组,分别是当今国际上技术最先进的地铁和长途列车。前者目前只有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和加拿大庞巴迪等跨国公司拥有技术和生产能力,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能够生产的除了上述三家外,还有日本的新干线企业联盟。
在地铁列车方面,国内企业虽然已经相继实现了C型和B型列车的国产化,但由于尚未掌握其中的核心的牵引传动系统技术和列车集成创新技术,所以在A型地铁列车领域一直是空白。
因此,目前在上海一、二、三号线以及深圳、广州、南京地铁运营A型列车,要么是全部从国外进口整车,要么就是从上述三大巨头设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购买,因此普遍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
而设立生产A型地铁列车中外合资公司,外方是从便利对华销售的角度出发,中方则希望从中学到技术。但实际上,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的手中,设计、采购和质量控制仍是由外方掌握,合资公司只负责最终的组装环节,合资方之一的中方获得利润非常有限,而且一旦列车出现故障,必须由外方负责维修。
因此,实现A型地铁列车国产化以及研制时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车一直是业界的愿望,而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也将其列入16个“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中。
于是,恰恰是已经与阿尔斯通组建合资公司的上海电气集团,另外组建了上海轨道交通设备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和同济大学合作,自行展开了A型地铁列车的研制。
同样,已经与庞巴迪组建合资公司的长春轨道客车公司,也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据了解,上海方面这次推出的首列A型地铁列车,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85%的水平,超过了国家70%的国产化标准。据专家介绍,由于大量采用国产部件,维修和质保的成本低于外商的同类产品20%,一旦实现规模化生产,成本有望继续下降。
在高速列车方面,作为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制造基地的中国南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进展迅速。据报道,该公司已经顺利搭建了国际最先进的时速300公里高速动车组的研发制造技术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是在2004年引进国外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全面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建成的。
业内人士预测,国内企业研制出了首列A型地铁列车以及即将投产300公里高速动车组,都是巨大的进步,将使国内制造业占领国内巨大的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商业机会。国家发改委曾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轨道列车的需求量是5000—6000辆,相应金额2000亿元左右。
高速铁路方面,2020年前要建设完成12000公里的主要由高速铁路构成的客运专线铁路网络,总投资20000亿元,按照车辆占40%-50%的投资比例推算,将订购的高速列车,其订单价值将近10000亿元,一旦中国企业掌握了高速列车的制造技术,无疑将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订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