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16日,一场围绕“三区融合 联动发展”主题的国际大讨论在上海杨浦首次举行,这是杨浦区举办的首届杨浦发展国际论坛,也是为了推动上海落实“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具体举措之一。此次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杨浦区委、区政府共同发起和举办,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以及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及专家围绕“三区联动与城市功能提升”、“大学与小区互动发展”、“三区联动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三个专题展开了研讨,并聘请专家对专题发言进行评论。本次论坛将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和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有益经验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务委员陈至立专门为此次论坛发来贺信。教育部副部长胡启迪、科技部副部长尚勇、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定华出席仪式并致辞。
杨浦区历史悠久,具有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三个“百年文明”的深厚底蕴。解放后,杨浦一直是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工人比较集中。上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上海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杨浦的传统产业逐步淡出。2003年4月,从杨浦大学密集、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出发,上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战略决策,杨浦开始了由“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的发展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杨浦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小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成为引领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的旗帜,在实践这一创举的过程中,杨浦采取了政府主动,区校联动、区企合作的运作方式,突破了体制机制的束缚,打破了大学、企业、城区之间相互封闭的利益关系,推动了区域资源的共享和重组,凸现了大学的科教资源对区域的带动和辐射,形成了“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发展氛围,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各方共识共为共赢,走出了一条大学带动城区发展的新路子。
经过几年的努力,杨浦“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知识创新区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为杨浦区更好地探索“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模式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科院院长王荣华认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小区相互融合、联动发展,是当代区域发展的重要模式。近年来,杨浦区积极探索和推进“三区联动”,以区域深厚的科教、人文、生态资源的集聚与共享为依托,以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知识经济密集区和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形成知识与经济互动,文化与产业相融,创新与创业涌动的氛围和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杨浦从世界、从国内学习宝贵的经验,也为各国各地提供了自己的有益实践。
通过此次论坛国内外知名专家的专题研讨,杨浦区将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在杨浦城市规模提升、和谐小区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使杨浦的知识创新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教育部、科技部以及上海市有关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杨浦实践基地揭牌。
2007年09月18日 科技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