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到2010年上海地面沉降减至5毫米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7-08-21  浏览:
     到2010年,上海地面年沉降速度将力争控制在5毫米。昨天,面对来同济参加暑期学校的中国、德国以及非洲国家的30名博士生,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在《上海的土地矛盾》演讲中指出,高楼建设已经成为挑战土地稳定的新问题,与此同时,上海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正在发挥作用。   
     “上海的地基是由300米厚的松散第四纪沉积物构成的,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地层挤压的影响。如果按1965年的下陷速度而不加控制的话,上海在1999年已经沉没入海了。”汪品先指出,上海地面下沉速率在1966年就得到了控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年均沉降被控制在10毫米左右。    
     这一变化得益于上海从1965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措施:首先限制地下水开采,如今地下水开采量已经从1965年的2000万立方米减少到每年不足800万立方米;第二个措施是人工回灌地下水,要求地下水用户在冬天向地下回灌与其夏季开采的地下水等量的洁净水;第三,工业地下水用户从市区搬到郊区,采水层从浅层区迁至深层区;第四,建立地面下沉及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并正在建设完善的全市地面沉降自动化预警预报系统工程。     
     专家指出,地面沉降仍是上海的主要问题,高楼建设已经成为挑战土地稳定的新问题。地面沉降问题研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叶为民告诉记者,单个高层建筑可能不会对整体地面产生影响,但是多个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对某区域内的不均匀沉降造成影响,比如高楼林立的陆家嘴地区的沉降相对要严重一些。     
     为此,上海市政府在楼宇建设“限高”、“限密”上作出了重要决定,将对2004年8月份以后新建的高楼进行梳理,凡住宅容积率超过2.5、商办容积率超过4.0的项目都要加以整改。上海市已经制订了有关规划——2007年要把沉降控制在7毫米内,2010年要把沉降控制在5毫米内。    
     为期十天的“第二届中德非暑期学校”由中国、德国以及非洲多个国家的环境专业博士生参加,以“水资源管理”为主题,主要包括近20场专题讲座以及5次外出实地考察活动,加深他们对中国环境问题的认识。
              2007-08-21 文汇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