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60米赤峰路一条街的设计,到拥有800多家设计类企业的产业带,到如今升级共建的“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从年产值原来的10亿元到去年的近30亿元,至2015年将实现300亿元……杨浦区和同济大学通过“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在城市与大学、科技与产业跨越发展中实现综合效用最大化的共赢结果。通过与同济大学新一轮的合作,一个集创意设计、国际工程咨询、环保科技三个产业群于一体的知识经济圈将在杨浦区崛起。
同济大学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知识外溢的需求,杨浦区则努力向知识创新区转型。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杨浦区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建设以自主创新为特色的科技园区,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营造良好周边环境加速科研成果孵化,使同济大学周边企业产生规模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性产业的发展,推动知识杨浦的繁荣发展。杨浦区科技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在赤峰路一条街形成过程中,杨浦区给予很大支持,斥资800万元对赤峰路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总体提升。当赤峰路企业溢出并逐渐向国康路分流时,区里又投资500多万元维修国康路,并通过厂房置换、旧区改造等方式接纳日益增多的企业,确保了“赤峰路设计一条街”向“环同济设计产业带”推进。
与此同时,杨浦区不断提供“先一步”的政策,推出企业注册一条龙服务,设立企业孵化期,并对研发项目给予直接资助,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目前,杨浦环同济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高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建设联动效应逐渐显现。在同济周边形成了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邮电设计院为核心的设计产业集群;还培育了一批如同济科技、同济同捷、同杰良生物材料、大亚科技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性良好的科技企业。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使杨浦区和同济大学取得了共赢。区委区政府决定,与同济大学共同出资成立专项发展研究基金,并委托专门机构对同济大学周边的产业发展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同时,进一步强化效率基础设施与创新基础结构,提升商务环境品位,构建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便利性的城区空间环境,吸引国内外人才、资本前来集聚,加速知识经济圈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