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全国科技活动周 全民参与快乐学科学

来源:央视国际   时间:2007-05-19  浏览:
  由中宣部、科技部等多个部门组织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今天在全国展开,和知名院士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动手完成自己的创新作品,普通百姓都将在这里体会到科技的魅力。
  记者现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科学都是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而在这次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个科研机构同时对公众免费开放,您可以去一个学科实验室参观、和科研人员见面交流,还可以听到院士专家的科普报告。
  科技部部长 万钢:我们选择了一些大家都能听得懂的科技成果,邀请了一些知名专家用最普通的语言跟老百姓讲科学是怎么一回事,创新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就是要形成一种全民创新的氛围。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我国“嫦娥工程”的地面应用系统运控中心,首次向公众敞开大门。而在这里“接待”近百位中学生的是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
  北京五中学生 韩小帆:我想问一下,当卫星到月球上之后,距离我们很远,我们是怎么掌握它的一举一动的。
  中国探月工程 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所有轨道它运行的情况完全可以从理论上比较精确的做一些计算,(此外)我们地面的天线就对准它的位置,接收它发来的信号。
  记者现场:我现在是在全国科技活动周位于上海科技馆的分会场,在这个展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为最大亮点,这个里面展出的100多件展品,设计理念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并且都是青少年动手发明创造的,比方说这个越江隧道交通保畅机器人,就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同学完成的。
  上海市娄山中学学生 唐天成:我想是不是可以设计这样一套机器人,能够通过隧道上部分空间,将事故车辆抓起后,同上部空间运送出隧道,这样即节约时间,而且又提高交通效率。
 在上海科技周上,展出的100多件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涉及环境、生物、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再看看这个自动避障小车,它的视觉探测最远可以达到40米,最近可以到几米,碰到障碍物它会紧急制动刹车,将来可以应用在车载的导航系统,甚至未来我们所梦想的无人驾驶上。
  上海同济大学学生 朱文宏:现在这辆车包括控制系统、包括它的视频技术都是我们自己来研发的。我觉得自己动手能力加强了,视野也开阔了。
  本届全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一周的时间里,将在全国举办科技列车下乡、科技馆进校园等1000多项群众性科普活动。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