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同济桥梁 英才辈出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07-05-11  浏览:
  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1952年成立之初,只有4位教授,分别是李国豪教授、钱仲毅教授、陈超教授和周念先教授。其中李国豪是德国学派,钱仲毅和陈超是留美归来,具有美国学派风格,而周念先则是留法归来,法国派风格。几位教授讲课风格各异,让他们充分领略到学术自由的个性化教育。
     
如今,土木工程学院从最初只有4名教授任教,发展到目前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105人,共有教授98人,副教授135人,教职工472人,强大阵容在全国首屈一指。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也成为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和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一代代桥梁人从这里走出去,在桥梁建设领域贡献自己的青春才智,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国豪一生奉献同济教育事业,他的弟子中就出了3位院士,分别是项海帆、范立础和陈新。范立础院士回忆说,唐山大地震后,李校长带领桥梁人全面开始研究桥梁抗震,并以此给范立础确立了重点研究方向。后来,又给项海帆确立了桥梁抗风的研究方向,项海帆也成为我国大跨度桥梁抗风研究的开拓者及风工程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李国豪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计算机将在工程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让石洞从事桥梁结构分析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教学和研究。石洞后来在曲线桥抗震、桥梁应用软件研究中取得很大成果,著有《公路桥梁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桥梁结构电算》著作。石洞后来英年早逝,令桥梁界扼腕不已,后人形容:如果石洞教授不那么早去世,李门五院士将成为传奇。
     
陈新作为李国豪的弟子,1953年毕业。目前担任中铁大桥局副总工程师,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0多座特大桥的设计工作,为我国铁路桥梁设计和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科院院士钟万勰是著名的工程力学和计算机力学专家,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系。他在就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时就以其数学天赋引起师长和同学们的注目。读书期间的论文被李国豪推荐给1956年第一次全国力学学会成立大会。
     
环视目前国内跨江跨海大桥的建设,哪里都少不了同济人的身影:
     
苏通大桥在20046月开工建设,同济大学承担了与结构相关的12项科研任务,并担任了苏通大桥设计的副总负责人;
     2005
5月,由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科院院士孙钧教授领衔的课题组,把长236米,厚1.2米,深53米的嵌岩地下连续墙锚锭打在了镇江、扬州的软土地基上,创造了神州第一锚锭,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润扬长江大桥的飞架解决了基础性难题;
    
 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的设计和建设中,总指挥黄融,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设计部经理杨志芳同样是同济毕业……
     
李国豪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所大学如果能在普及的基础上,培养出10个具有国家水平的专家、学者,这所大学就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能在全国站住脚;如果能培养出10个国际水平的专家、学者,就为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所学校也就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代代同济人,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在国际上占据了越来越显著的地位。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