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彭德倩)“国家发展是大学最大的推动力”,科技部部长、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昨天在“百年同济世纪讲坛”上接受专访时表示,高校科研应扎根于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学术防“假”,不可毛躁
“评估是镜子,可以照出不足;但学校却不应被评估‘牵着鼻子走’。研究者被‘逼急了’很可能就会造假。”万钢认为,要杜绝科研学术上的造假行为,关键在于不能毛躁。
他说,大学校长作为高校的掌舵人,面对潮涨潮落应有一份定力、一份耐心,而不是随波逐流。应给予人才成长、研究推进更为宽松的环境,按照科学规律办事。
自主创新需要自信
当被问及高校在自主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时,万钢教授说,“我想到了黄浦江上的桥”。上世纪80年代,在酝酿谁来设计南浦大桥时,有外国机构提出由他们“免费设计”,条件是承包建桥工程,要价比我国自行建设高出一倍多。同济桥梁专家得知后,主动上书国家,陈述我国桥梁工程界完全有能力自己设计和建造这样规模和技术难度的桥梁。最终,由同济承担科研总承包的南浦大桥飞跨浦江南北,迈出我国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的历史性一步。
在万钢看来,自主创新首先要有自信,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底气,只有这样,科研才能更好地为全社会的创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