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着力树立和谐大侨务观念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07-02-28  浏览:
——“新华侨华人:融入与回归”研讨会综述
   
     近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筹办的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上海基地、上海侨务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新华侨华人:融入与回归”研讨会,在上海新锦江大酒店举行。有关方面领导、社科专家和侨务工作者近150人出席了会议。
   
     开拓侨务理论研究新视野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教授蔡建国认为,提倡以和谐的理念作为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于新华侨华人群体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应该引起关注:
     一是研究新华人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的特点与现状。旅居世界各地的新华侨华人,是构建和谐世界的直接参与者。我们要首先关注他们在居住国发挥的作用,对当地社会的贡献,进而研究他们在民间外交中的作用。
     二是研究新华侨华人在弘扬中华文化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当今世界兴起的“中国热”当中,大量的新华侨华人在世界各地积极宣传、热心介绍中国,他们发挥了宣传和推介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宣传和谐文化理念的进程中,应当积极研究如何发挥新华侨华人的作用。
     三是研究新华侨华人在祖国、祖籍国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要吸收和储存掌握高端科技知识和社科理论的新华侨华人人才。侨务部门在这一工作中具有独特的空间,而研究政策的实施方式是不可缺少的课题。
   
     创新新华侨华人工作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吴瑞君认为,新归侨的回流规律为我们创新新华侨华人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考。1、必须树立大侨务的观念。要把国内和国外的新华侨华人工作统筹发展,形成国内外侨务互动的局面。2、掌握新归侨华侨华人情况,为不同归侨人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3、为回国的华侨华人创业提供适当支持,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化解妨碍他们回国的一些阻力因素。4、放眼海外,重点做好新华侨华人中专业人士的工作,同时也要关注老年华侨等特殊群体。5、立足国内,拓展社区侨务工作,重点做好留学生眷属的工作。6、资源共享,建立政府部门互相协作的平台。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前进对中国内地新移民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互动进行了个案研究。她认为,近30万的新移民为中国与新加坡关系的发展奠定了积极的民间基础。和传统的华人不同,新时期跨国华人是一种既在居住国又在祖籍国、随时在各个舞台上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人。中国移民不断南下,而新加坡华人也不断选择来中国内地定居,他们在两个国家的交流中体现了自我价值。因此,有关方面应对新移民在居住国和祖籍国的工作生活给予必要的支持。
   
     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王振认为,从目前来看,上海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并初步探索出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但也面临一些难题:1、政府政策相对刚性,创新工作方式受到制约;2、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国际网络有待建设;3、创新创业知识单薄,事业人文机制还有欠缺。
     王振认为,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应当抓好几个方面的建设:一是软环境建设,就是关心创新创业,着力事业留人;二是制度建设,借鉴国际经验,深化绿卡制度;三是国际网络建设,要走向国际,建设引才通道;四是政策的创新,要制订特殊政策,提升竞争优势。
    (李宏利)
《解放日报》 (2007年02月26日 第13版)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