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
聚合物,可广泛应用于医疗、药学、农业、
包装业、
服装业等领域,以替代传统材料;聚乳酸还是一种低能耗产品,比以石油产品为原料生产的聚合物低30%-50%能耗。在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枯竭期到来之前,石油及其衍生物市场价格暴涨,可再生的产品必将成为全球范围的紧俏
消费品。我国聚乳酸生产原料--玉米丰富,在我国发展聚乳酸产业前景广阔。本篇为
笔者对我国目前已建、在建或拟建的聚乳酸生产项目做一概括,以供读者参考。
一、我国聚乳酸已建项目
目前聚乳酸的生产在我国仍属起步阶段,已建的生产线很少,且规模较小。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的聚乳酸生产技术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已经拥有30吨/年的生产能力,计划扩产达到5000吨/年。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展以聚乳酸为原料的制品开发,部分产品出口。
海正集团
早在1998年,位于台州的海正集团就组成科研小组,着手攻关聚乳酸。目前,该公司已掌握了乳酸的发酵、提取、聚合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在工艺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环保和
清洁生产的要求。由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目前已进入产业化中试阶段,计划两年内建成1万吨/年规模。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于2001年成立。由其前身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立项项目-“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骨折内固定系统”以实验室阶段研究成果作价200万元,转让给四川迪康集团控股的迪康药业股份公司(上市公司),并共同组建了“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迪康中科),到2003年,新公司已经建成了年产“聚-DL-乳酸500公斤”的中试生产线;完成了按GMP标准3000平方米生物医学制成品车间的建设工作,实现了聚乳酸可吸收骨内固定螺钉的商品化。该公司在2002年完成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并以863项目“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及其骨折内固定系统”为基础,成功申请到2002年度国家高技术产业化新材料专项“可吸收聚乳酸生物医学材料及系列制件产业化项目”拨款400万;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聚乳酸2000公斤,可吸收骨内固定器30万件,可吸收医用防粘连膜100万张,可吸收缝线500万根;整个项目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该项目顺利完成,成为我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
二、我国正建聚乳酸生产线
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是由同济大学和上海新立微生物公司合作成立,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既有乳酸最新技术又有聚乳酸技术的实体。同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任杰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一步法”制取聚乳酸,得到了理想的生产成本。“一步法”将乳酸合成为聚乳酸粒子,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出厂价约在万元人民币左右一吨,接近化工塑料粒子的价格,由此,“玉米塑料”具备了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条件。而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为每吨3000美元左右。该项目已获得上海市首批“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资助,资助金额达到2000万元。不久,该公司就可以形成千吨级聚乳酸“一步法”生产线;并计划
投资超过1亿人民币,希望在两年内将产能提升到万吨级。
江苏九鼎集团
江苏九鼎集团自2000年开始涉足聚乳酸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致力于开发低成本的
通用型聚乳酸,2004年获得成功,同时开始和德国合作。目前该公司已能生产出
薄膜级、
纤维级等多个分子量级别的通用型聚乳酸,产品可用于加工从工业到民用的各种
塑料制品如农用地膜、聚乳酸纤维、高档的可降解
餐具、
食品包装,
超市方便袋、卫生用品、室外防紫外线织物、帐篷
布、可降解旗帜布等等。目前该公司正建1000吨/年生产线,拟建10,000吨/年薄膜、包装用聚乳酸生产线。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