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东方卫视《东方夜新闻》破天荒邀请我型我秀人气选手师洋做客,对其舞台风格与身世进行“抢逼围”式提问。节目播出后在网友间引起巨大凡响,不少网友甚至要求主持人为过于辛辣的问题道歉。为此,东方卫视著名节目评论员、主持人骆新昨天告诉记者,他个人其实很看好师洋,同时也希望观众保持理智和清醒。
“师洋给了我很大的振奋”
在前晚的《东方夜新闻》中,骆新问师洋:“你觉得自己是个艺人还是什么?”师洋回答自己就是一个艺人,就是娱乐大家。骆新又提出,师洋在舞台上表演大过歌唱,甚至还有走音现象。对此师洋表示不认为自己唱歌走音,只是因为现场气氛太热烈了声音太难控制。几个回合下来,骆新的评价是这个孩子单纯、真实、可爱,远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恐怖”。
骆新表示自己看过师洋在舞台上的表演,他认为这个孩子非常好的把性格与职业区分开来,在舞台上艺人就应该放得开,而这正是许多人为之痴迷的。至于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女性化特征,骆新认为就和李宇春一样,温和、宽容的中性色彩无论加在男孩或者女孩身上,都越来越被年轻人认同,没什么不好。
骆新告诉记者,前晚的《东方夜新闻》给予自己说话的机会太少,也没有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师洋带给了自己很大的振奋,一个努力去尝试表演形式、释放潜力、不矫揉做作的孩子应该获得宽容和支持。当然对于父母举债供儿子成名这点,骆新表示不能认同。
“不太可能成为中国的孔庆祥”
节目中师洋被拿来和《美国偶像》中的著名人物孔庆祥(黄威廉)进行比较,但骆新坦言师洋短期内还不太可能成为我型我秀版的孔庆祥。
骆新认为这其中固然有师洋还不够丑,表演还不够过,加上年轻,还难以像周星驰那样制造有深度的黑色幽默,甚至在这点上师洋还不如芙蓉姐姐,但与此同时,中国观众在面对这些所谓“丑角”时的“哄客”心态也决定了人们无法像认同孔庆祥般认同师洋。
当孔庆祥在美国偶像中说出“TRYMYBEST”(我尽力了)时,他代表了一种自信、执着的精神,这恰好与美国观众的心态不谋而合,“孔庆祥热”于是一发不可收。而通过这两天网友对师洋的评价以及身边朋友的看法,骆新认为大部分中国观众都有着“哄客”的心态,其中固然有绝对支持派,但更多的人则持着“看笑话”、“看别人出丑”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这样的人看热闹可以,但真正要他们为师洋投票或是买唱片回家听却几乎不太可能。这便成了师洋与孔庆祥之间、中国观众与美国观众之间最大的差别。
而“哄客”心态的另一个危险是过激。为了维护偶像,用尽方法反对别人;为了颠覆权威,不惜代价妄加批判,骆新认为在玉米、《无极》和师洋的身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过激。“己所欲,勿施于人”,骆新旧话新编,建议中国的电视观众以更加宽容和理性的心态看待一夜成名的平民偶像。
名词解释:
哄客
2005年由北京市文联举办的“2005北京文艺论坛”上,著名文艺评论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对文艺过度娱乐化的现状作出了自己的深刻分析。他提出:“‘哄客’正在成为针对文化艺术丑角的新式消费主体,他们享受丑角文化带来的欢乐。”
朱大可认为,“哄客”分成截然不同的群体:赞客、笑客和骂客。赞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群体之一,拥有悠远的历史,它起源于希腊悲剧的歌队;笑客是最健康的“哄客”,他们理解丑角的文化功能,并用热烈的笑声予以回报。不是嘲笑,而是被文化瘙痒后所发出的自然笑声;而骂客是丑角的杀手,他们在论坛上匿名而行,更换不同的网名,他们使用酷语和秽语,羞辱丑角的人格。其中后两者成了目前“哄客”的主流。
师洋
2006我型我秀中最出奇搞怪的选手。出身贫寒,为成名屡次参加选秀活动,家庭负担重。在我型我秀的舞台上,师洋屡出独门绝技,表演道具层出不穷而被网友封为“道具大王”。但同时他也因为唱功一般和过于女性化而受到抨击。因为我型我秀引入短信制度,人气颇高的他得以顺利进军20强。
□晚报记者韩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