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20日消息:经过查证,美籍华人杨杰在同济大学工作期间,存在着学术造假行为。今天,同济大学终止与杨杰的聘用合同,并同时解除其同济大学教授任职职务的聘任。此前,同济大学已经于今年3月免去其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等职务。
美籍华人学者杨杰是同济大学2004年9月通过公开招聘,聘任为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今年3月21日,同济大学以杨杰在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不适合担任院长等行政职务而正式免去其院长等职务。
据悉,杨杰将一篇2004年发表于《肺癌》(Lung Cancer)杂志的论文被列入自己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清单。经查证,该论文并非杨杰的成果。今年3月,杨杰又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的材料中,将他人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课题列入其承担的科研项目栏目。
同济大学认为,杨杰的行为背离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学者基本的科学精神和诚信操守,违反了学校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规章制度,根据同济大学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的有关条款,6月20日,学校决定终止与杨杰的聘用合同,并同时解除其同济大学教授任职职务的聘任。
杨杰在同济大学工作期间,存在的学术造假行为:
一、2005年3月,在有关博士点申报材料中,一篇2004年发表于《肺癌》(Lung Cancer)杂志的论文被列入杨杰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清单。经查证,该论文并非杨杰的成果。文献检索所显示的“J.Yang”,不是“Jie.Yang”,而是“Jun.Yang”。杨杰在《肺癌》杂志刊出的论文是在填写申报次阿廖之后,而且杨杰是第二作者。
二、2005年7月,杨杰在申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的申请材料中,杨杰再一次将Jun.Yang在《Lung Cancer》上发表的论文列入自己的成果清单。
三、2006年3月,在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的材料中,将他人承担的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课题(课题编号2004BA719A0402)列入其承担的科研项目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