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常青:保护借重利用,更新和而不同

来源:景观中国   时间:2006-06-21  浏览:
  作为同济大学博导、建筑系系主任的常青把建筑人类学的方法与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课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付诸保护工程的设计实验,提出了“修旧如旧,补新以新”、“保护借重利用,更新和而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设计策略。他主持的风土建筑保护课题,以城乡多个典型案例的设计实验研究成果,在2003年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设计的上海“外滩轮船招商总局大楼保护与再生工程”、“外滩源项目前期研究”、“豫园方浜路保护性改造工程”、“东外滩工业文明遗产保护与再生前期规划研究”、上海市援藏重点项目日喀则“桑珠孜宗堡复原工程”等,均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近年来,常青率课题组对风土聚落的保护与再生设计进行了新的探索。在设计工作的前期阶段,课题组成员反复下现场踏勘,四处探访原住民,听他们讲聚落往事,请他们勾画过去的景观意象,查阅家谱和旧档案,并对老街和地标性建筑作详细测绘实录,对场地内现存所有建筑逐一进行甄别、分类、定级。设计中以原地成条、成片地保留和改造水系、老街和老建筑(内部空间)为主,可称为“修景设计”或“整饬设计”。这些设计既留意保护和尊重历史上的地脉关系和老街段、老房子,也有选择地保留、更新20-30年来有时代典型性和再利用价值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常青和他的助手们还花了很多功夫琢磨原有的地脉和肌理关系,再把以新材料设计的现代风土建筑“嵌”进去。杭州古镇长河的新风土建筑,包括轻钢系列的TOWN HOUSE,钢木、混凝土系列的跃式住宅等方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可称为“拼贴设计”。此外,这些保护设计不仅考虑了聚落观光和不同层次居住功能,而且提出了按家庭结构和邻里关系回迁安置一部分原住户的设想。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