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今天创新,我们别无选择

来源:金山网闻   时间:2006-06-01  浏览:
撞击听众心灵 荡涤陈腐的思维
   金山网讯  今天,镇江国际饭店五洲厅内座无虚席,来自企事业单位领导、营销人员以及科研教育部门300余人,聆听了同济大学教授王健的精彩报告会《创新,我们别无选择》,这位思维领域的研究者以生动的实例、绝妙的比喻,不断撞击听众的心灵,荡涤陈腐的思维定势。
 
        王健教授是“中国创新第一人、优势富集理论创始人”,他以趣味性问题开场:“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用一根塑料吸管能从石榴当中穿过去?”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听众无不怀疑:塑料管那么软,这能穿过去吗?这不可能的吧?王健却在现场不借助工具做到了这一点。在一杯快要溢出的水杯里,可以放进几根回形针,同时做到滴水不漏?一根、两根、一盒?王教授演示着,不断地往里面加东西,一盒回形针、两盒、甚至连大夹子一一都放进去了。他还提问:“当水杯加入万分之一根头发丝,水就会漫出来的时候,我们还能加入什么?”看到听众疑惑的表情,他说:“阳光、温度、影子、月亮……包括加入百万分之一粗细头发丝”
 
        在生动的游戏中,王健就这样一次次把不可能变成了“不,可能”
 
        “什么叫摹仿?什么叫创新?”王教授展示了两幅图片,一幅是中国小姑娘在舞台上表演,一幅是希腊小女孩简单的动作。“中国小姑娘在唱《茉莉花》,她可以一遍遍地唱下去。希腊小姑娘吹蜡烛的动作,持续了一分钟,那是在雅典奥运会上,就这个动作,对着奥运圣火,活生生地吹熄了燃烧着的奥运圣火,多么神奇,这是2000多年希腊文明的原创。这是创新,它是不可重复的,不可摹仿的。”
 
        一天的时间里,王健丰富的知识、精彩互动游戏,让听众感悟到人类思维的伟大与精妙,揭示了创新的绊脚石:定势思维、习惯性思维、信奉权威和我们本身的利益,都能蒙蔽我们发现真理的眼睛和我们创新的勇气。
 
        在报告会现场,一次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教授讲课,满座颔首称是,有的奋笔疾书,一名文化策划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花钱过来听讲座,受到的启发很多,可谓震聋发聩,真是值得。”(石玉梅)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