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同济大学决定今年新增的30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其中教授、研究员和主任医师等正高职务100人左右,副教授等副高职务200人左右。一时间,许多在外留学人员探问究竟,跃跃欲试。为此,我们特介绍一点背景情况,以便大家参考。
2007年5月,同济将迎来建校100周年纪念。作为入选“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高校。同济的前身是一位德国医生1907年在上海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新中国成立前,同济已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开始的院系调整,使同济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工科大学。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同济开始了以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以理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经过1995年和2000年两次并校逐渐构建起了综合性大学的基本框架。目前,同济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医、文、法、哲 经济、管理、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
几年前,同济提出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 、国际化的高水平一流现代大学”的目标。与此相对应,同济一直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国际化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人才队伍。
经过试点,今年起,同济新增正高、副高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全部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处在同一个竞争平台,唯才录用。“这样做,希望吸引更多具有真才实学的教学和研究并重的人才加盟同济。”同济大学副校长周祖翼这样解释。
据了解,此次招聘岗位的学科涵盖同济所有9大学科门类。同时在学科人员招聘上层次清晰,既关注土木,建筑、交通、环境等传统学科方面的人才,注重有海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留学经历、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拟作为学科梯队后备力量;又重视医学、人文、管理、机械、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领军人物引进,注重引进能独当一面、引领学科发展的高起点学科带头人;同时在本科公共教学方面,也积极注重引进胜任双语教学、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专于教学的优秀教师。
更加不同于以往的做法是,本次招聘还细化到了学科的二级方向,不但规划了学科的招聘人员,而且明确了学科方向的岗位配置。而对于海外留学人员,在任职条件方面与国内申报人员有较大不同,要求在海外著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有较长时间留学海外经历,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事业为重、事业引人一直是同济遵循的办学理念,与通常高薪引人的做法不同,同济此次人才招聘并没有开出诱人的薪酬条件,但注重为具有真才实学的英才提供能够充分施展自身才能的广阔平台,并努力提供优质服务,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而对于引进的留学人才而言,同济认为,为大家制定富有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创设脱颖而出的成功环境最为关键。同济为留学回国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尽量创造良好条件,提供便利。在安排教师科研人员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访问、进修等活动方面,同济优先考虑留学回国人员。同济支持留学回国人员联系和筹备国际学术会议和专家访问。同济还尽力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工作便利,包括建立工作室和实验室、配置助手、列专项科研启动费(最高可达100万元)、帮助购买仪器设备和资料等。
安家是安心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同济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一定的住房津贴。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津贴可用于支付学校公寓租金,或直接自购商品房。对留学回国人员的配偶,学校根据其特长和能力,为其推荐或安排适当工作。对于需要就读的子女,学校落实在同济的或其住地附近教学质量较高的中小学就读,解决大家的后顾主忧。
虽然几次面向海外招聘的情况令人满意,但同济此次招聘更加科学、规范。“我们预留了方案,有试用期,并非一聘定终身。对于不合格或不够称职者,仍然保留解聘权。”周祖翼副校长如是说。
周宏武 吴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