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关键词之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法制不时出现在各种会议和各类媒体中。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和环保力度是2006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2006年1月1日,北京提前实施国 III 排放标准;2006年2月2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首次证实,上海用'限污'取代'限小'政策,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中国正逐步进入汽车社会的开始阶段,整个社会的汽车保有量激增的同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污染就是其一。而以上种种政策面的迹象表明,环保问题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汽车企业将不可避免地要重新审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什么是汽车企业真正的社会责任
有人说,2006年将会是个汽车政策年。从即将开始实施的新汽车消费税、《机动车辆排放监督管理条例》、《国家强制碰撞》新标准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在面临大发展的同时,也要面临着更多产业政策的'紧箍咒'。
随着汽车消费日益高涨,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约束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之一。以往,人们总是认为汽车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个悖论。3月11日,一场由国内重要汽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以'汽车企业责任与环保发展'为主题的大型时事研讨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会上,首次就'什么才是汽车企业真正的社会责任'展开讨论,并指出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是可以通过汽车企业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来缓解的。经过一番交流与论证后,来自学术界、汽车界、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和企业家们也一致认定,目前汽车企业的真正社会责任是主动地将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去。
以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动性不强
前几年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给社会和国家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其实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生存发展并不矛盾。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科研处处长李振京博士在研讨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该对环境、社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但不同历史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统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破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中的一份子,汽车企业应该将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去的方式来兑现社会责任。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也在会上客观地对以往汽车产业技术应用的拉动因素做了总结,他认为汽车产业技术应用的主要拉动因素有三:政策出台、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一环,以往汽车企业在产业技术应用方面的主动意识不强,但是随着环保问题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这种现象必须有所改变,汽车企业要更主动地加强产业技术应用。据了解,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两会期间也曾表示,中国环保工作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环保工作要从原来的被动、事后、补救、消极的局面变为主动、事前、预防、积极的局面。
履行社会责任要用实际行动
对于企业而言,社会责任虽然是指企业对投资人以外的利益相关群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并不是企业业务的一部分,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软实力,一个不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是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本次时事研讨会的主办方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吕敏在研讨中指出,随着环保等社会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国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上汽通用五菱早在2003年就开始研制符合国 III 排放标准的微车,在国 III 标准的产品上市后,企业的研发部门又迅速投入到国 IV排放标准产品的研发工作中。对于新排放标准发动机的量产问题,上汽通用五菱也早有安排,在柳州本部一个年产50万台、完全可以满足国 IV标准的发动机厂将于明年正式投产。支持环保发展,为全社会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在企业来说决不是一句口号,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在井然有序中进行。
社会中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责任,企业也不例外。为了更多人的蓝天梦想,也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现阶段国内汽车企业必须主动地投入到将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应用到产品中去,才能完成自己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实现与国家、社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